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长安》 (连载87)
○ 阿 莹
  人们把仇恨记到了忽大年头上,因为是他来后区看过,才出了缺德的通知。

  天哪,这个通知就像捅了马蜂窝,当晚拥挤的单身大院几乎走空了,大核桃大的土豆收拢进麻袋,有的把刚长出青苗的白菜收拢进柳筐。黑妞儿把一拃高的小葱齐齐拔起扎捆,巴掌大点的小葱地,没一会儿就收拾完了,她嘴里慢慢嚼着小葱叶,看着月光下抢收的人群,忍不住哼了句胶东小调: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人儿瞎忙活……忽然,有块土疙瘩打到肩上,她回首瞅见门改户的身影晃了一下,便箭步过去揪住他耳朵:好啊,你敢给俺下黑手?门改户也不掩饰:我以为是忽小月呢。黑妞儿眨巴眼:月月咋惹你了?
  但长安人还是听话的,尽管一肚子不愿意,还是陆陆续续退出了开垦的后区,忽大年再去那里查看,已经面目全非了,几乎像被抢劫过一样,玉米秆围栏东倒西歪,满地的小麦、青菜像被马蹄踩过失了水灵,有些谷子还没长穗,被人赌气踢趴地下。小河南和栾秀娘蹲在收拢的玉米秆上痛哭流涕,像家里死了人似的,任凭哭声催出了路人的泪来。
  人们把仇恨记到了忽大年头上,因为是他来后区看过,才出了缺德的通知。
  其实,对那个通知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和尚满仓。他没想到茂长的庄稼还能被砍倒,以前为了填饱肚子,苦伴青灯敲木鱼,清汤寡水护禅院,后来进了长安也是为能把肚子喂饱,不再为穿衣吃饭发愁。可他这个肚皮太大了,每顿饭没有三个馒头就会咕咕叫,显然考虑到他对佛界存有善缘,忽大年让他守在改成了五金库的万寿寺,可库管员一月定量三十斤,一天一斤,勉勉强强两顿的量,常把小和尚饿得前心贴后心。
  似乎门改户的开垦给了他个启示,他不但复垦了和尚们原先的菜地,又在寺里观音殿后的瓦砾堆上发现了生机。这也是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呀!不知何年堆积了二尺厚的垃圾,他于是忙碌了两个礼拜,清理出长长一溜空地。别看只有三米多宽,也许是一块祥瑞福田,是菩萨专门赏赐他的,小和尚扔下麦粒浇上水,绿苗便嗖嗖地拱出来,很快就挨近了窗台。
  这个秘密对五金库的人是瞒不住的,一致嚷嚷要有福同享。满仓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师傅们毫不客气,每天主动过来施肥拔草,从那眼神就能看出,若不同意分点收成,会把小和尚活吃了的。
  可还没等他平衡好分配方案,讨厌的忽大年突然来检查防火了。他走过以前的大雄宝殿,地上堆满汽车轮胎和机械配件,又走进以前的观音殿,层层铁架摆满了电器元件,后来他鬼使神差推开一扇窗户,一眼看见绿绿的麦穗,此时正是扬花时节,浓浓的清香直扑鼻孔,库房的秘密一览无余了。满仓显然急了,想扑过去阻挡已经晚了,忽大年把鼻子翕了两下就指着仓库主任王九毛说:你们胆大包天,库房重地敢种庄稼?如果长安五金库烧了,工厂能运行几天?
  满仓听说要把小麦铲掉,这岂不是暴殄天物,根根青苗连心连肺,那个心疼哟,他鼓足勇气越过王九毛问:忽厂长,割倒青苗,那是作孽呀,能不能再过几天?等麦子灌了浆,保证铲干净,一棵也不留。忽大年顿时来了气,说:你个小和尚,进厂才几天,就学会耍滑了?你们不动手,我去车间叫人来,不过人家来算帮忙,一天扣你们二两定量给人家。
  听到要扣口粮,满仓连连摆手,答应还是自己来铲抽穗的小麦。可持镰人一站到青苗边,泪水便混着汗珠滚进了脖梗,梦里都在揣摩的收成瞬间被摧毁了。看得出,砍掉结穗的庄稼,忽大年心里也不是滋味,当年黑家庄为抢收高粱都不惧鬼子的三八大盖,这帮工人现在能听他的,实在是他的神威所在。等到麦子铲完堆到院子里,他也有些心疼地说:你们把这些麦秸送到高楼村饲养室,兴许能换几斤黄豆。
  满仓听话,将麦秸打了五个捆,拉到村里饲养室,还真换回三斤黄豆,老乡诧异长得这么肥的麦子干吗要割了呀?是不是你个小和尚想炒黄豆作孽啊?他皱皱眉懒得解释回到库房,又找了块铁板,在电炉上炒了,想着肚饥时抓一把,没想到豆味窜得满院子香,库管员一人过来抓一把。那王九毛连抓了三把,可他没吃都装进了兜里,可能是留给五个孩子解馋了。
  满仓看着铁板上的豆渣子心里郁闷,肚子咕咕叫,忽然,他想起报告会上讲过,红军过草地把皮带都煮着吃了,便悄悄抽了根又宽又厚的电工皮带,用剪刀铰了两段,放在大茶缸里煮起来。嘿嘿,那么硬的皮带居然一会儿软乎了,还窜出一股焦煳的肉香,他用剪刀铰下一小块,放嘴里轻轻品咂,味道像嚼一沓草纸,便又撒了一把盐,似乎肉味上来了。满仓惊喜地翻了个跟头,以为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以为可以守着两大捆皮带过一冬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