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冬日青华山
○ 陈嘉瑞
  滦镇东南五里,循峪口而入,有青华山。
  戊子年十一月十四。斜午抵山门,冬阳朗照,弃车而上,漫坡流金。早一拨的登山者,已先期而上。此时四野寂静,有清风过耳,举头见蓝天如洗,深呼觉胸襟清新。有泉水泠泠作响,不见其形;见苍鹰斜旋入谷,未闻其声。时近腊月,百木凋零,满山乔灌,铁枝铜干。忽地头顶翠绿,直逼人眼,竿竿翠竹,直指云天。竹皆茶缸粗细,飒飒满坡,如睡的冬山,灵气翳然。
  山门为过风楼,早年所建,毁弃难支。如今一远见善信人士,私资整修重建。脚手架上,有工人在各处施工,三券的山门略具雏形,宏伟大气。侧道而上,斗折蛇行,脚下砂石,刺拉滑脚。一对恋人在前嬉戏,躲在拐弯处相亲。大道之旁,有小道如绳,面膝力登,一蹬十步。左折右攀,披荆扶干,来到头天门。庙门倒山墙而开,有十几级石阶导引。石缝枯枝,在风中摇曳。山墙左右,各有面善心恶图和面恶心善图。躬腰攀阶入门,庙内小院盛满阳光,暖如三月。地面白光洁净,浮尘枯叶无迹,有谈佛三人浴阳而坐,旱烟氤氲。四墙而围,隔声弥音,风静气闲。“隔断红尘三十里”,程颢的诗聊可写意。
  旁门斜出,有小径折绕田坎。循大路,见二三游人散行山间,类穿越族。且行且观,见木脱山瘦,闻鸟鸣林丛,偶有野雉陡叫如枯草。行不多远,攀上一坎,“噗噜噜”一声,果然有野雉草丛飞出,凌顶而过,更显山中静寂。抬头而望,远台之上,有苍松蓊然,背山面川,气象万千。一鼓作气,三番喘息,上到二天门。只见巨松挺立,三抱方围,骨干针叶,清爽临风。四顾萧然,满坡枯寂,惟此松绿冠冲天,如山嘴喷然而出之绿泉。庙内打问,僧人答唐时建庙所植,距今一千四百年矣。庙门有联:青华山喜迎五佛驾临,二天门举行开光大典。四方信善捐资,重修天门,有功德碑三面,铭记善名。
  三天门横木隔栏,枝户蓬牖。殿下一捧月季,依稀可见盛开时相。空地洁净,有石碑折置,供游人落座。座面发亮,纤尘不染。有居士佛衣着身,往来厨间制膳。穿庙而过,步步得升,四野豁然,魁星楼到也。此时,斜阳朗朗,暖风微拂,“之”形小径旁,石伏如砥,山苇散生。观得苇穗晶莹,剔透如纸,阳光背映,缓摇随风。驻足听了,天籁窃窃;仰面承了,风软如缎。七窍为之微醺,五腑为之熨帖。遥想于此安一摇椅,面阳而躺,嘴叼苇杆,帽檐遮目,时空于此静止,可直达仙界。遐思未已,楼上已飘下妇人言语。进得楼来,见三五居士,楼内话佛。室内宜然,暖阳罩门,温馨如许。更有年方少女者活动其间,引人钦敬,叫人不由得要篡改张爱玲的一句话,曰“悟道要趁早”。
  出门来到庙后,见一东倒西歪屋,藤筋泥皮,数处露荆。屋壁有联:斯文在天地,圣乐看山林。正欣赏,有叮叮之声扣耳。庙边一僧,佛衣毡帽,坐剁柏枝。金木相克,刀起树断,不大的空场上,已枝叶散堆。场旁凹地,有野草如稻。坎下生泉,汩汩而流。见左首有新宇巍峨,土阶沿山而上,原是新建之地藏殿。复道而上,山径蜿蜒,看太阳斜下,觉冷风从背后袭来。转过一弯,有沙沙锯声入耳。左边一尼,手锯解柴;右边场上,二夫解板。柴为百年枯树,此时仍坚硬如铁;板为林中圆木,睹之类千年核桃。木各有志,或柴或板,各得其用。沙沙锯声随着山岚,高高低低悠悠漂浮,萦耳不息。
  穿青华寺,过菩萨殿,经四天门,屡屡斜面让过一拨拨攀登者后,至主峰下。回首而观,峪外阡陌纵横,新舍俨然,冬阳金黄,麦苗嫩绿,远处的城郭隐隐可见。目光,不由得飘得很远。身旁的喜鹊叫了,谷底的乌鸦叫了,二天门的灶顶上,吐出了傍晚的炊烟。看来,时不济我,再攀就得摸黑下山了。于是,决定打道回府——未尽的旅途,只能留给下一次的念想了。
  下山一路,浑身是透缝的轻松。
  山里一个世界,山外一个世界。今年的冬天竟还没有下雪。上山时一身毛汗,下山时毛汗一身。冬日里登青华山,叫人体味到红尘之外的一种纯净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