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4日
用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激活文化与传统
中国人的大局观(连载8)
○ 穆涛
   春天是怎么落下帷幕的
  农历三月,“毕春气”,春天即将“毕业”。
  春天是怎么结束的?先要从风说起。“八面威风”这个词,本义指天有“八风”,一年之中八个环节的季候风,每隔四十五天转换一种风向。立春,“条风至”(东北风);春分,“明庶风至”(东风);立夏,“清明风至”(东南风);夏至,“景风至”(南风);立秋,“凉风至”(西南风);秋分,“阊阖风至”(西风);立冬,“不周风至”(西北风);冬至,“广莫风至”(北风)。这里边的“至”字,不是来到的意思,与夏至冬至一样,是极致。
  《史记·律书》这么记载“八风”:“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沉夺万物气也”“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其中的“维”字,指两个方向的汇合处。
  天的风向变了,地上的一切会跟着变化。
  农历三月有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清明是二十四节气里唯一以风命名的,清明风是东南风,由东南吹向西北,经清明、谷雨,到立夏,吹拂大地四十五天。
  天有风气,地有物候。清明和谷雨,各有三种物候,每隔五天一候,共六候。厨师炒菜看“火候”;医生瞅病看“征候”;老百姓过日子复杂,基本是个系统工程,不仅看“时候”,还要看“气候”和“物候”。古代的老百姓没有日历,没有钟表,也没有天气预报,一切都要留心观察。看天吃饭,作息时间表写在天和地上。
  清明的三种物候:初候“桐始华”,桐树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鴽,鹌鹑科,田野里鴽鸟增多。三候“虹始见”,空中出现彩虹,虹是“阴阳交会之气”。
  谷雨的三种物候,初候“萍始生”,水面见浮萍,“萍,阴物,静以承阳”。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长大了,浅飞低翔。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在桑树间出没,寓意蚕妇勤行,“女功兴而戴胜鸣”。
  农历三月是季春之月,万物由萌芽期进入生长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勾曲的芽)毕出,萌者尽达”(《淮南子·时则训》)。春天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落下帷幕。
  古代先贤做出这么细致的观察,不是单纯的科学研究,而是国家管理的目的。“顺天而治”,指的是顺天时而治。
  《礼记·月令》对农历三月的政府行为有具体的规定,“月令”,是老天爷在每个月发布的命令,归纳一下,大致有八个要点:
  1.“不可以内”,“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这个月不允许征税。正值青黄不接时候,开仓放粮,赈济贫困。
  2.“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古代国家选聘人才,放在三月进行。
  3.农官和河湖官员全国大巡行,“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4.动物繁殖季节,禁止滥捕,严禁捕猎用具出城门。“田猎置罘、罗罔、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置果、罗网、毕,捕猎兽鸟的网。翳,猎人用的掩体帐篷。
  5.“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这个月,不鼓励女子乔装打扮出行。“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王后、妃子带头率行。这个月减少妇女其他活动,以劝蚕事。
  6.“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这个月进行生产用品全国质量大督查。
  7.“是月也,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累牛腾马是雄性,牝是雌性。在这个月,牛马交配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8.“九门磔攘,以毕春气”。磔,肢解用作牺牲的动物。这个月,择吉日,在都城九门分别杀牲,攘除凶邪,以阻止春夏交接阴阳交合时节的不正之气。
  农历三月,《礼记·月令》警告政府不要乱作为:“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枝叶不振),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早)降,兵革并起。”
  季节转换的典礼
  四个季节的转换,是天地大序在调控制式。古代的中国,很重视这些转制的环节,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天,分别举办隆重的迎接典礼。《礼记·月令》对四次典礼的程序和规格,都有生动的描述和具体的记载。
  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立春前三天,掌天象的官员上奏天子:“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开始斋戒,荤事,热闹事,老天爷不待见的事,都暂停三天。“盛德在木”有两层含义:春天,万物萌发生长的季节,“天之大德曰生”,因而称“盛德”;依五行序次,木主春。迎春典礼在东郊举行,天子亲自主持,国家的重要官员全部出席。大礼结束后回朝,天子封赏有功德的官员,并且责成宰相颁布惠及苍生的行令和禁令。“布德和令”中的“和”指当行之事,“令”指当禁之事。相当于颁布一年中的“一号文件”,主题内容是“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老百姓获得实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