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2日
和顺同学
○ 郭发红
  和顺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初中专的同学,他是大荔人,我是老渭南,一来二去,我俩就愈加熟悉了。他个头不高,头发不密,黑瘦着脸,但他肌肉结实,箭步如飞。忽见他于风中探出右掌,眯着眼上下一挥,“嘣——”的一声,一块被他左手按在操场围栏的青砖齐茬断了!和顺慢慢睁开一对细眼,习惯性狐疑地盯着我看。此后校园里便活跃着一支生龙活虎的武术队,领头的正是和顺同学。
  说实话,和顺瞧不起我这个滥竽充数的同学,他常念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更何况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理我懂,不为蒸馍只为气圆,我图个热闹罢了。后来毕业分配,天各一方。再见到和顺同学时,他几近秃顶。我们聊了不足一堂课时间,和顺便坐立不安,眯着眼在房间踱步。我试探问他,得是瘾犯了?话已说破,和顺不再犹豫,就地倒立起来,开始两手撑地,维持身体平衡,随之两膊伸展,宛若感叹号的圆点,左右各扯了个“一”字。好家伙,原来头发是这样被磨光的。第二次见他,他要求到室外,转着圈儿去做俯卧撑,十五分钟不间歇,远远看去,像一款巨型钟表上的分针,有节奏而铿锵地移动着。我很欣慰,练功也好,健身也罢,他高兴,他健康。
  至于和顺狐疑盯看这一“眼景”,当年我还不是十分理解,但现在可以肯定,“习惯性狐疑”看似谦卑,却恰是他一如既往的坚定,而“盯着看”则期待真心实意的指点或评判。惊喜的是,从不同渠道,时有他这个“眼景”的趣事传来。
  后来,和顺结婚生子。据说他婚后好长一段时间,仍是习惯性狐疑地盯着妻看。“再莫怀疑啦,就是比你大一半岁嘛。女大三,抱金砖,懂吗?”妻娇嗔言说。“真能抱金砖吗?”次年添子。他又狐疑地盯着妻看。“这又怎么啦,事实胜于雄辩嘛。”和顺自言自语:“会遗传吗?”
  后来的情况曾让和顺一筹莫展。他儿子学业优秀,谈了个女朋友不仅学历低,要紧的是大了好几岁。和顺习惯性狐疑地盯着妻看。妻无奈地摇摇头。突然,和顺的一对细眼睁大了,“随缘吧。既然儿子愿意,咱们就到女方家走一趟,礼多人不怪嘛。”随即补一句,“我最听不惯谁说大荔人不讲理!”如此,和顺偕妻驱车前往,车的后备厢是完全能拿得出手的陕西特色礼品和大荔特色土特产。见识了对方聊胜于无的接待和不能言说的家务,和顺不再犹豫,他感觉他这个父亲失职了。和顺提神振气,委婉地和儿子沟通,并一再声明“仅是建议”。
  儿子成熟起来,觅得佳偶,喜结良缘。婚礼这天,和顺的一对细眼压根儿就没有睁开。三更半夜,他如梦初醒,又习惯性狐疑地盯着妻看,小声问道:“阳历阴历我搞混了,这媳妇不会比儿子大吧?”妻笑而不答。和顺同学遂感慨,持笔写下一行字:“随之时义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