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2日
高先生
○ 耿明
  高先生是咸阳人,浓眉大眼,头发如针,眼神和鲁迅一样冷峻,基本上就是小县城的鲁迅先生了。
  他没代课,我却称他先生,是有原因的。他爱看书,爱给老师和学生推荐书。《北大哲学课》《全球通史》《高中主题教育28课》等书,都是他看过之后强烈推荐的。李先生对我说,高师(我平时这么称呼)推荐他看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我问看了感觉咋样,他只说了一句话,笑与泪俱下。
  他看书习惯做笔记,厚厚的几大本,密密麻麻。这一点让周围许多师生汗颜,包括我。在其影响下,有不少不爱看书的学生都捧起了课外书。高考后,借他书的学生给他还书,高师有时就把书送给孩子们了。他玩笑着说:“留着吧,也是个念想。”虽然是笑着说的,学生却有点动容,眼睛里沁出了泪花。
  爱“胡思乱想”,这是我的看法。高师这人,长年在高三从事年级政教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千余名学生需要他管,还有其他杂务,整天忙得像吹手,哪有时间看书。可是他确实在看,而且每天都在看。最近,他买了托翁的三部曲。我问啥时看呢,他说主要是在晚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当然,工作间隙也看。
  书看得多了,思想就容易飞翔。有一天,高师给我发了一根烟,很神秘地问我:你说,有的人为啥那么偏激?
  性格原因吧。
  这不是根本原因,我认为是人和人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价值观的问题。
  对,有道理。
  还有一天,他在巡楼之后,来到我办公室,要跟我探讨一个问题。我感慨道:“好我的高哥呀,你每天上楼下楼将近三万步,把腿都快跑断了,还有劲思考人生哩?”他嘿嘿一笑,说道:“不思考,才累呢。”
  人为啥要思考?他的观点是,世界和生活充满了假象,思考是为了去除遮蔽。我说,咋活不是活,糊里糊涂一辈子不轻松吗?他不认同我的想法,批评了我,说我是井底之蛙。高师接着说,正因为人生苦短,才要拨开迷雾,活得通透,要不然当你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时,你会后悔的。我最后被他说服了。
  高师不是主任,却比主任还勤快。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咸阳彩虹中学有个张主任,被称作“学生心中的一尊神”。可是,他不是神,他是学生的精神导师。我经常看见他走进班级给学生演讲,关于学习的意义,关于人生,关于社会责任。高三后期,学生普遍压力大,有些孩子心理出现了状况,高师就找他们谈心,帮助其走出困境。学生们爱高师,高师更爱学生们。他本来有机会干轻松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这个“能把人挣死”的岗位。他这是何苦啊。一次交谈中,他才流露了心声,“咱这地方生源差,我想尝试着能改变一部分娃,念不下书,娃有啥前途呢。”
  有些调皮学生把高师叫高主任,其实这是孩子们对他工作的认可。他经常就地取材教诲学生,用他的话说,这叫诲人不倦。
  有个事,说起来有些伤感。有段时间流行的电影《隐入尘烟》,讲的是社会边缘人的故事。高师就遇见了一个隐入尘烟的女人。她是个打扫厕所的清洁工,每月不到1500块的工资,在有钱人眼里,可能就是一瓶酒、一条烟。然而,对于她却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这个女人恰好在院里碰上他,便向他哭诉了不幸的遭遇。物业经理嫌她打扫得不干净,要辞退她。无奈,她只能四处求助,向人求证自己的“工作效果”。高师尽管是学生工作专家,碰上这事他也没辙。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女人的工作,然后以“古道热肠”“侠义之心”给了她一点建议。
  晚自习前,高师给一个班的学生讲了这个事,教导他们要珍惜清洁工劳动成果,切莫因为自己的任性而“断送”了一个可怜人的生路。孩子们听了他的讲述,有的默默低下了头,有的眼睛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