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青)“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象征,乐舞俑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雕塑等多种艺术的魅力。”
10月28日,“西安最中国 碑林最西安”主题策展第二期展览——匠心非遗 “俑”垂千古·中国古代乐舞陶俑复制作品展亮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引来来往旅客和研学师生的赞叹。
这些复制作品的作者王倩,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陶俑绘制技艺传承人。展品中,有造型简朴却形态生动的战国乐舞俑,有集音乐舞蹈杂耍为一体的汉代乐舞杂伎俑,有华丽多姿、场面壮观的唐代燕乐舞俑,有英姿飒爽、身着男装的唐代马上伎乐女俑,有身姿婀娜、风流瑰丽的霓裳羽衣舞俑……这些乐舞类陶俑,表现出不同时代音乐舞蹈的特点,生动地勾画出中国音乐舞蹈两千多年的发展轨迹,再现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流变史。
今年已78岁的王倩,出生于文化世家,父亲王子云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美术考古奠基人,著名雕塑家、理论家及教育家,母亲何正璜是中国文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王倩从小接受熏陶,培养了对各类艺术极大的兴趣和敏锐观察力。之后长期在博物馆从事古代陶俑的复制及古代雕塑的艺术理论研究,在艺术实践及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卓越成绩。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在参观西安博物院时指出,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深深地触动了已退休多年的王倩,一个“复活”陶俑的计划在其心中形成。她要让极具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舞蹈陶俑“开口说话”。
王倩自筹资金,与女儿孙津、弟子徐艳以及西安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授石村、冯昌泰等组成团队,将自己在几十年间收集的各类乐舞陶俑资料整理归纳,遴选出历代最具代表性、最优美的件套,经过初形塑造、细部刻画、翻模制胎、入窑烧制、拼接组装、粘接打磨、着色赋彩到依痕做旧等工序,历时数年,终于使这两千多年历史中的100余件套300余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品整体呈现在人们面前。
此次展览的作品仅为系列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展期3个月,面向大众免费开放,设有网上语音导览,只需使用手机扫一扫现场二维码,即可收听展览内容与展品介绍。
本次展览由西安市碑林区委、碑林区政府主办,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部机场集团迅邦达服务分公司承办,西安市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西安市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