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长安》(连载66)
○ 阿 莹
  忽小月以为自己的穿着时髦了,可这身翻领掐腰的列宁装,以前进工地下车间常常穿的,食堂里已见不少姑娘穿过这般式样的衣服;而且她刻意将头发老老实实梳成两根发辫,用的是橡皮手套剪下的皮筋,就没敢系彩绒花结;脚上胶鞋也是她刚从箱子里翻出来的,是几乎人人都有的军绿色解放胶鞋,不像她以前穿过的二指后跟的皮鞋,当时差点引得打饭人围观过来,大惊小怪一场虚惊呢。但是她今天隐隐感觉,大家的冷漠之外还露有嘲讽,有人在用余光瞄向她的嘴唇和眼睛,有人甚至故意从她身前绕过去,扭头就跟身边人嘀咕,她咋提前回来了?忽小月感觉脊梁骨被人盯得火辣辣的,像有万千蚂蚁爬上爬下,浑身烦躁得像要蚀掉了,她匆匆买了份二毛钱的芹菜炒肉和二分钱馒头,就匆匆离开了嘈杂的食堂。
  以前她打了饭,会沿着水泥大道昂首挺胸走回专家楼,但她今天踅进了一条树木密植的斜插路,这是一条人们抄近踩出来的小道,记得她只在小道上走过一次就发生了故事。那是遇见连福的那个中午,他戴着鸭舌帽晃晃悠悠迎面过来,感觉就不像是好人,眼睛似藏在帽檐里,可就在两人相互错身的一刹那,他竟然呀了一声,吓得忽小月几乎小跑般出了小树林。后来他们认识了,她问他那天呀什么啊,连福说他没想到荒凉的大西北会有这么漂亮的姑娘,眼睛乌溜溜的像两颗黑宝石,酒窝清悠悠的像盛上了蜂蜜。忽小月知道他在背诵谁的情诗,但心里还是挺舒坦的,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男人恭维。
  但她今天走过这条清冷的小路什么事也没发生,等她走到专家楼前准备进去,持枪门卫伸手拦住她,请她出示通行证。她告诉门卫,她是俄语翻译,出国怕通行证丢失,锁在楼里办公室了。但门卫认证不认人,她想请伊万诺夫接她进去,可是中午时分专家们都回城吃饭去了,一直等到上班老伊万才从吉普车上下来,这才结束了她与门卫的对峙。
  但她发现专家组长身边跟随着一位高挑姑娘,看见忽小月愣了一下,伊万诺夫没等寒暄就伸出双臂把她抱住,嘴里喃喃道:我们每天都在想念你,想你的眼睛,想你的脸庞,想你的舞步。忽小月感叹:你们的国家也很美丽,我实习的红星厂就坐落在密密的白桦林里。伊万诺夫说他就是那个厂的总工程师,忽小月说要是早知道就该去看看嫂嫂了,伊万诺夫说他的家是一栋独立的木房子,二层小楼,一个大院子,可以在院子里请大家吃烧烤。忽小月想起老莫组织的那场生日餐会,心里突然生出些许诧异,谁敢再参加那种活动呀,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等大家嘻哈寒暄后进入各自办公室,忽小月走到熟悉的门前,钥匙同样捅不进去,还是那位叫刘娜的高挑姑娘过来开了门,打眼一看里边完全变样了,她的办公桌上换成了大玻璃板,压着刘姑娘大大小小的照片,书架上尽是一堆文学类的书籍,看来办公室的主人内心浪漫,喜欢徜徉在艺术的氛围里。关键是只有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脸盆架上当然也只有一条花格毛巾。
  还好有两把木椅,忽小月只好在办公桌对面慢慢坐下,刘娜告诉她所有物品都是专家办宋主任收拾的,她指了指墙角一个草绿色的炮弹箱。
  忽小月真想发火,她的抽屉原本上着铁皮锁的,看来厂里已知晓她提前回国的缘由,把她的私人物品都清理了。她蹲下掀开炮弹箱,抽屉里的书本、铅笔、发卡、头绳乱乱地堆满了,最上面是原来压在玻璃板下的一张放大的照片。那是她当年在乌苏里江边拍的,穿着毛茸茸的皮大衣,脸颊深埋在衣领里,嘴巴笑得灿烂如花,身体被风吹出了婀娜,谁见了都嚷嚷那半边曲线充满诱惑。她央求照相馆师傅把照片洗了张半尺大的,像电影明星般压在玻璃板下,时间久了她几乎忘记那是自己了。
  忽小月翻着翻着,心里升腾起一股一股的邪火:“你们没经我同意,就把我东西给收拾了?”刘娜有点胆怯:“这可不关我的事,宋主任让人收拾的,我只是帮了帮忙。”忽小月转身去找宋主任,可她敲了好一会儿门才打开,露出一张故作惊讶的脸问:“小月,你回来了?这么快,好像电报上说……”忽小月定下神说:“我的办公室咋让人占了,我的东西谁收拾的?”宋主任也不正面回答:“你先回去休息吧,你的工作还没研究呢。”忽小月心里吃惊,问:“怎么?我的工作都变了?为啥?”宋主任环顾左右说:“我以前就讲过,现在物资统购统销,谁想贪点都没机会,只有作风问题,国家没想出好办法。”忽小月气极了问:“我……我作风咋了?”宋主任毫不嘴软:“厂里接到外交部通知,你属于提前遣返,已不适合原岗位工作了。”她脑子嗡的一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转身就走,脚下像踩在了棉花上摇摇晃晃的。
  忽小月也不知是怎么回到街坊的,上楼梯拉住扶手,一步一顿爬了很久才上到三层,叫马大哥打开房门,仰倒在刘娜的床上躺了一会儿,思绪乱得一塌糊涂。后来她估摸下班了,把脸浸到脸盆冷水里清醒了一会儿,从行李袋里掏出两瓶伏特加和两件小孩毛衣,一步一步来到哥哥家楼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