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高校舞蹈教育会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以及舞蹈表演的策划,这会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学生进行想象以及创造,从而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此外,舞蹈教育还可以培育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及审美能力,舞蹈教育可以展示学生的形体美,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舞蹈的动作、形式等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看法以及感受,让自己沉浸在一个良好的审美状态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并体会到舞蹈的美。
素质教育视角中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1.重视舞蹈形体的基础训练。舞蹈教学首先需要重视其基本功的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地进行基本功训练,找到适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柔韧性,并锻炼学生的伸展性关节肌肉,让学生的身体线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具有美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进行超负荷训练,也不能开展枯燥重复的练习,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开展大量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喜欢上舞蹈基本功训练,形成一个舞蹈形体的基础训练教学模式,完善丰富当前的高校舞蹈模式,对高校舞蹈课程进行内容整改,研发新的高校舞蹈课程,强调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效率。
2.以舞蹈社团的吸引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活动时间多锻炼身体,并分小组排练各个舞蹈节目。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舞蹈演出,在自己所属的文艺团队中进行锻炼,让各个社团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文化美育熏陶效果,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由于舞蹈比赛是学生集体参与的活动,可以大大锻炼培养学生的人际活动协调沟通能力,并可对周围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规范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积极鼓励广大学生主动参加校内舞蹈类比赛、舞蹈节表演等活动。高校艺术团要大力鼓励优秀学生多参加校内外舞蹈比赛、舞蹈节演出等各类活动,并适时将比赛成绩计入学年期末量化考核,明确量化加考分数量,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校园舞蹈活动创作的热情,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外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也同样可以借此让舞蹈教育模式在学校内得到更好的普及推广,甚至可以因此找到一些很有跳舞天赋潜质的专业舞者。
3.教学内容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尽可能合理且有效科学地组织安排教学工作时间的范围里,尽可能充分地及时地向全校学生系统传授有关西方古典舞蹈艺术形式上的最新理论精髓,让在校学生对于自己及对现代世界舞蹈发展史等有一个更全面且准确深刻的宏观认识,视野亦将变得更开阔。与此同时,要保证尽可能地有职业兼容性。与专业水平层次相近的学生可以考虑同时去选择参加职业舞蹈继续教育,这样可以使培养与选拔出来的合格舞蹈艺术专业后备人才是舞蹈知识面极其广泛且精深广博的、多才多艺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像选矿一样成功地挑选与培训出艺术热情异常蓬勃高涨、天赋能力也非凡超群的舞蹈爱好者。第三,要切实体现知识系统化,教学所有环节课程板块之间的具体知识点都要尽量合理而严谨、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实践学习中都更轻松方便、更灵活高效,能自主学会接受表演各类舞蹈,一步步地学会接受认识与欣赏各种舞蹈,沿着这个清晰且合理有序的教学发展逻辑脉络,去一步步地接触了解并学习各种舞蹈艺术。此外,还要保障幻灯机、音响、摄录机等相关教学设备合理足够,教学用书等资源完整丰富。
4.进行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高校舞蹈教育要着力提高教师的舞蹈实践教学水平,不仅要尽可能聘请本专业内的知名舞蹈教师,还要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免费对本科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让高校学生有机会去接触了解到国内更多其他风格类型舞蹈,还要十分注重专业师资的培训授课质量和时间频率。与此同时,教师间交流教育活动更应该选择在兄弟学校之间进行,从一个教师群体的发展角度去提高教学质量。增加高校舞蹈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知识,再在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激发其兴趣与热情,增强指导者的综合专业素养能力,让其对高校舞蹈教育理论知识有所掌握。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实践,就能够了解、掌握各类舞蹈相关知识,从而提升高校舞蹈课堂的实效性与品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舞蹈形体的基础训练,形成一个舞蹈形体的基础训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舞蹈社团的吸引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了解、掌握舞蹈知识,实现教学计划与目标。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舞蹈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增强自身的修养,促进全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