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
我 的 蓝 田 我 的 家
○ 张淑凡
  距离西安22千米的秦岭北麓,有一个美丽的县城,叫蓝田县。生于斯长于斯,我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都与蓝田息息相关。
  蓝田县境内自古出美玉,因为美玉曰蓝,所以叫蓝田县。世人皆知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蓝田玉”就出自蓝田县,可谓名副其实。
  蓝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远古时期的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起,先民们就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212万年前,玉山镇上陈村一带就有猿人的活动足迹,更早于公王岭蓝田猿人,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他们走出秦岭,沿灞水,进入渭河,走向黄河,一步步迈向文明时代,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
  公元前379年秦献公置县,至今已2400年。浩荡的历史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蓝田自古就是京畿之地,战国时期,秦国主力驻军基地“蓝田大营”就在蓝田,蓝田大营是秦都咸阳的门户,是秦国精锐主力驻地。在秦惠文王后期,蓝田大营驻军十多万,秦昭襄王时期,驻军十五万至二十万。公元前206年,刘邦带兵攻破了武关,向咸阳进军,子婴派兵马五万驻守峣关,刘邦率兵绕峣关、逾篑山,进入灞上,击败了秦军,攻占了咸阳,终结了秦王朝的历史。蓝田大营、峣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蓝田青史永存。
  盛唐时期,蓝田就是都城长安的后花园,商贾云涌,贸易畅通;蓝关古道,驼铃声疾;迁客骚人,吟诗作画;辋川山水,诗画永留;僧侣云游,香火缭绕;水陆宝殿,千年辉煌。一棵银杏树,千年右丞情。钟灵毓秀的蓝田成就了王维,而辋川又因王维千年来而誉满神州。王维隐居辋川十多年,用手中的笔把一个默默无闻的辋川描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他用诗情画意把辋川二十景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世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蓝田的山水不仅吸引了王维,还吸引了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王昌龄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旅居畅游,他们对蓝田的感情、对山水的眷恋全都寄托在诗词上,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杜甫的“蓝水远从天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千古名句也成为宣传蓝田的亮丽名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北宋时期的蓝田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四人,皆聪慧好学,进士及第,故得“一门四进士”的美名。其中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师从张载,致力于关学研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成就颇丰,都被《宋史》立有传记。而他们最早制定和实施的《吕氏乡约》成为中国乡村自治的典范,也成为流传至今的乡村自治公约,是年轻人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读物。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摇篮的蓝田,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许权中旅长带兵在山王村休整,中共地下党组织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很好地保护了部队,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条山战役,无数蓝田人积极投入到抗战之中,就连蓝田厨师也奔赴前线为战士做饭,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火头军”。这些可歌可泣的事情,哪一个不让人热血沸腾?哪一个不让人为之动容?这就是蓝田人,他们骨子里装的都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灞源青岗坪纪念馆、九间房汪锋纪念馆、葛牌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孟村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这些红色纪念馆,就是一部悲壮的蓝田革命斗争史。我们缅怀先烈,更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所有的幸福,都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
  蓝田是三皇旧居之地,人杰地灵,精英辈出,不同时代、不同行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数不胜数。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厨艺界的王承恩、李芹溪、韩忠俭、侯智荣,戏曲界的王满囤、何玩月、王洞德,武术界的红拳宗师王东曹,学术界的王之士、牛兆濂,杰出中国共产党人汪锋、赵伯平、赵启民、侯德普,著名革命烈士张静雯(小说《白鹿原》中的白灵)、方象堃、胡达明、李凤莲……他们都是蓝田的佼佼者,在蓝田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和平时期,有更多的精英在不同领域建设着我们的祖国,其中如唐长红,他是蓝关镇新寨村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型“飞豹”“歼轰7A”总设计师,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当我们看到运20升上蓝天执行任务时,眼里泛出的不仅仅是激动的泪花,更是作为蓝田人的那种自豪和骄傲,他是大国工匠,更是蓝田人的标杆。
  这就是蓝田,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活力、有凝聚力的地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上,她只是一个点,但她的厚重历史和山水人文,足以让世人熟知、铭记,并让许多专家、学者、普通老百姓慕名来蓝田科考、参观、旅游,成为宣传陕西的明星窗口。
  何其有幸,生于蓝田;何其有幸,能够与六十五万蓝田人经风沐雨,同甘共苦,共同见证蓝田的美好未来。春风十里,心里永远有你——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