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9日
乡村振兴
神木: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木市于2022年开始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近年来,神木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林业发展新思路新办法,努力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神木市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扎实开展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全力推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修复治理裸露山体 持续厚植生态底蕴
  4月的谷雨时节,走进神木市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第十九标段项目现场,两台大型机器正在进行打桩、挖坑作业,工人师傅们忙着搬运苗木、扶苗培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这里主要栽植的树种是油松,共栽植10800株,此外,还栽植西梅李1700株,栽植杏树1400株。现在西梅李、杏树全部栽植完毕,油松已栽植7000余株,我们准备利用10天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该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黄启南说。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神木市于2022年开始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将利用3年时间主要对窟野河、秃尾河流域两侧的裸露山体进行植树造林,有效改善两河流域生态环境。
  “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2022年已实施2万亩,投资8000多万元,树苗成活率达95%;今年实施2.5万亩,投资1亿元,主要栽植油松、侧柏、山杏、柠条、黄刺梅等树种260多万株。”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任会军说道。
  据了解,窟野河、秃尾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河岸两侧山势陡峭、土层浅薄。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两条绿色生态屏障,不仅可以提升两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绿化、美化两岸乡村人居环境。
  “在整体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栽好树、树栽好、树长好’的原则,在具体管理中,我们实行‘三级管理’,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狠抓造林质量、进度、安全工作。”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任会军介绍,现在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基本完工,落叶乔木、灌木油松、侧柏已全部栽植完成。
  推进防沙治沙建设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同时,神木市还稳步实施防沙治沙项目建设。4月,在尔林兔镇前尔林兔村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一株株樟子松在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植树工人王忠孝说:“我们每天能栽植1500株左右的树苗,已经栽植15000余株树苗。在灌溉方面,我们有五台汽油泵,每台汽油泵有2根水管,每一根管子差不多能浇200株树苗,基本当天栽的树苗当天就可以浇上水,树苗的成活率都挺高的。”
  该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属国家投资建设工程,总投资843万元,规划面积6000余亩,其中,平茬沙柳2000亩,修枝抚育1000亩。“同时,还栽植乔灌混交林3000亩,包括1.5米的樟子松84000株,搭配紫穗槐、桑树等灌木。”神木市尔林兔林场副场长王振华表示。
  “该项目建成后,对防止二次沙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很大作用。”神木市尔林兔林场副场长王振华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管护力度,巩固生态造林成果,构筑完善的林业生态防护屏障。
  近年来,神木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市造林绿化计划总投资6.3亿元,实施林草重点建设项目18个,主要包括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工程、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工程、訾家大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等。作业区涉及尔林兔镇、锦界镇、栏杆堡镇、马镇镇等20个镇街,栽植油松、樟子松、侧柏、山杏、河北杨等各类苗木2600万株,将为绿化国土、改善生态发挥重要作用,也为神木市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麻苗 奥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