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7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连载
书房沟(59)
○ 李巨怀
  天空没有一片云彩,满眼都是漆黑无奈的静寂。一弯弦月无精打采地嵌在死一般的静寂中。
  多年来足未出户不曾离开王家大门的王郑氏早早地就站在王家大门外的拴马石旁,她不想等两个儿子前来辞别。二更天的时候,不知怎的她就魂不守舍地洗漱完毕,给相伴她几十年的佛祖敬了三炷香,在香烟缭绕中默默祷告起来,一直到她听到院子里窸窣的响动时,她才掩上门,揉了揉眼睛,一个人径直来到王家的大门外。清丽苍白的月光把王郑氏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犹如一尊雕塑。王茂德房子里的汽灯始终没有点亮,两个孩子站在门外“为善最乐;读书甚佳”的镌刻对联旁,轻轻唤了四五声爹后,里面才传出了一声满耳大烟味的混浊的答应声:“你们走吧,我不出来了。”这是王茂德给孩子们的最后一句言语,两个孩子再怎么轻轻呼喊,王茂德就是不再吱声。两个孩子只好跪在房院台阶上磕了三个响头。当他们一看见大门口呆立着的瘦骨嶙峋的母亲时,眼泪如龙泉河水似的喷涌而出,连一向粗枝大叶的王文看见满眼泪光的母亲时都不由自主地啜泣起来,两个孩子不约而同齐刷刷地跪拜在王郑氏的脚前,呜呜地哭起来。
  “文儿、武儿,出门多当心。你爹是为你们好,不要记恨他,他再硬朗心也是肉长的。安顿下来记着给家里写封信,让你爹和你娘早放下心。”
  王郑氏双手搀扶着两个孩子,身不由己地跟着哭起来。就在大家哭成一团的时候,王绅老先生在郑女士的陪同下,提着马灯循声跟了过来,一袭长衫的王老先生在马灯摇曳的灯光中显得十分瘦弱和单薄,满脸的胡茬儿,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儒雅和洒脱,看着即将远行的两个孙子,一向刚强爽朗的王老先生也不由得婆婆妈妈起来:
  “文儿、武儿,好男儿志在四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男子汉亘古不变的硬道理。出了门,甭忘本,记着这养育你们的书房沟。‘青史留名,封妻荫子’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可是你们生不逢时,现在是国破家亡没法子读书的危难时刻,要有霍去病灭匈奴时‘追王逐北两千里,从此大漠无王庭’的勇气和气概,替你三爷多杀几个日本鬼子。文不贪财,武不怕死,咱们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泱泱中华才能重新崛起。你们兄弟两个出去了就是咱们西府汉子的脸面,要走得端,行得正。记着人在做,天在看,丧尽天良、祸害百姓的事千万不能做,否则会遭报应的。”
  王老先生嘱咐的同时,与王郑氏一道把早已泣不成声的兄弟俩扶了起来。
  “王文、王武,你们俩是去横刀立马杀敌报国,是我们王家的喜事,哼哼唧唧成什么样子,快甭哭了,要不叫你娘咋放下心呢?”
  看着依然抽泣个不停的两个孙子,王老先生假装生气起来。王文、王武这才止住了哭声,接过保丁递过来的包袱,斜身一挎,踏着黎明前的碎光,大步流星地走了。望着头也不回渐渐远去与晨雾一色的儿子,王郑氏又一次喃喃自语道:“马上立秋了,两个孩子连棉衣服都没带。”听到这句话,本想说句安慰话的郑女士,也不由得心头一热,两行热泪跟着流了下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