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2日
系列四
如是
○ 邵也
邵也 《如是》 纸本设色 80cm×100cm 2019年

邵也 《绿隐》 纸本设色 70cm×45cm 2020年

邵也 《轮回》 绢本设色 90cm×66cm 2021年

邵也 《春夏秋冬又一春·1》 纸本设色 92cm×66cm 2018年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以世俗的、理性的视角论述了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的社会功能等问题。这与正统宗教的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信仰方式完全不同,他提出追求理想目标的信念、解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宗教。这种区别于正统宗教的“泛宗教观”,赋予了“信仰”新的内容和伦理价值。
  系列作品“如是”便是建立在这种“泛宗教观”,以人本为中心的宗教观基础上,通过将宗教造像经典样式个人化,营造出一种“泛宗教”式的暧昧情愫。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膜拜”,并非确定或者追随某一种宗教的教义,而是将人面对宗教的精神与救赎作为一种媒介,继而去探讨人类最真实的情感需求。
  画面大量运用了拟人化的文学方式,以借物寓意的绘画语言探讨了“困境与救赎”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对物体意象之间对抗的描绘,暗喻出情绪困境的产生本质,并非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的物象而产生,心理活动本身就可以构成新的诉说对象,从而形成莫比乌斯般的情绪黑洞。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肢体语言和面部神态的刻画,定格“行动与诉说”的行为动态,试图明心见性地提出自身的救赎方法。
  荒诞诡谲的物象,统一清冷的语境,营造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氛围。看似荒诞不经的图像背后,却有着在与画中人与物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内观的思考。在跌宕迅猛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快速迭代背景下,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信仰文化开始逐渐被消解,人们对于信仰的概念开始变得迷离,如何战胜恐惧和失望心理,赋予生命以意义和价值,成为每一个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