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承载榆林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更是滋养榆林人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赋予 了榆林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时代气质 图片来源:榆林文旅公众号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8月27日,以“探索长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2023陕西榆林首届长城保护大会”在榆林市委会议中心召开,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马宝收出席并讲话,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致辞。会议通报了榆林长城保护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特别指出,要尽快出台榆林市长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为长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根据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榆林境内保存下来的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分布于榆林市的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六县市区,总长度约1500多公里,占全省的81%、全国的7%,长城资源丰富。战国秦长城在榆林境内途经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四个县市区,全长350多公里;隋长城分布在神木、定边、靖边三个县市,全长18公里;榆林明长城即延绥镇长城,东起府谷县墙头村,经神木市、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境,西出定边县马圈梁与宁夏境长城连接,总长约1127.5公里。
在长城保护工作方面,榆林市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长城保护项目;挖掘文化价值,不断活化长城资源。增设长城保护利用科,在长城沿线68个乡镇建立长城保护工作站,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聘用305名长城文保员,设置长城保护标识1.4万多个,建成投用长城安全巡查与监管平台,持续提升长城保护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榆林首届长城保护大会的召开,是推进长城高质量保护的全新实践,也是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长城保护良好氛围的有力探索,为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全方位、多角度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