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长安》 (连载37)
○ 阿 莹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能不能做个调整,两线并成一线?忽大年话锋一转。
  你是说把好苹果放一个篮,把坏苹果放一个篮?老伊万微微点头。
  这还是那个连福想的点子。
  这个家伙,可以抵上一个师了。
  呵呵,这个方法居然奏效了,一条现代化的炮弹生产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点燃了第一炉火焰,第一块铜锭顺着压延机导轨缓缓滑过,又变成一块铜板推到轧口,几个铜饼经过冲压变成了弹筒,再装上发射药和弹头,一枚枚黄亮亮的炮弹就立到铁道边上了。
  这一天中国“内参”豁然宣布:我国诞生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口径炮弹厂。
  一周后,美国的电台也公布了这个“绝密”消息。
  当庆典的锣鼓终于停歇,忽大年才想起应该处理一下与黑妞儿的纠葛了。
  晚上他走到夜校教室,隔窗看到黑妞儿坐在后排凳子上,膝盖上放着草纸订的本子,手捏着两寸长的铅笔头,一笔一画默写着生词。这让忽大年蓦地想起当年他在黑家大院教书的情形。那时黑妞儿、黑柱儿、黑妹儿一干人围坐石磨,他一边念《三字经》,小伙伴们一边记,黑大爷则在一旁用竹竿敲打地面,提醒大家不要被鸟儿吱喳弄走了神,一旦发现谁眼神抛锚,竹竿就啪的一声落下来,痛得人咿咿呀呀直叫。现在,他好像成了黑大爷当年的角色,却犹豫好久没敢推门进去,只是闷头在窗外来回踱步。但他还是被讲课的妹妹发现了,她轻轻拉开教室门问:哥,有事啊?他小声说:下课以后,我在你办公室,找她说句话。
  下课的铃声远了,树枝也停止了摇荡,黑妞儿推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忽小月知趣地跟在后面没进来,两个分别多年的冤家终于面对面坐下了,屋里空气马上变得暧昧起来。招进来当工人,还好吧?忽大年像碰见了不想见的债主。
  好能好到哪儿?不好又能不好到哪儿?黑妞儿冷若冰霜。
  我觉得你能进八号工程,挺好的。忽大年习惯居高临下。
  哼,俺可不是为了你才当工人。黑妞儿眼望着窗外。
  我俩现在一个单位,以前的事就不要提了。忽大年努力平复着。
  那可说不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黑妞儿话藏讥讽。
  我们没有实质婚姻,也没有结婚证。忽大年硬着头皮说。
  那你也要明白,分手要有离婚证。黑妞儿似早做了准备。
  现在已经这样了,退一步大家都好。忽大年先软下来。
  你是怕俺去你家闹吧?你放心,俺饿死,也不会去敲你家门!黑妞儿语气铿锵。
  是吗?忽大年对最后这句话特别欣慰,只要她不与靳子闹名分,什么话都可以说的。他以为这是今晚“谈判”的最大收获,终于让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临走,黑妞儿突然问:你都在外边成了家找了人,为啥还要耍弄我,捎回一块烂洋布?忽大年蓦然意识到当年洋布捎出了误会,可他现在已没法解释了,只是哼哼哈哈地所答非所问。
  不过,忽大年走出夜校脚步轻松起来,他愈发坚定地认为,把黑妞儿招进工厂是个不错的抉择,尽管黑妞儿话里多少含有嘲讽,却透出人家还是有底线的,不会打上门闹腾的,这样就不会惹出什么乱子了。能有如此结果,让他高兴得像当年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缴获了一批紧缺的战利品,边走边伸手去抓路边的槐叶,撸了一串又一串,弄得满手的绿汁汁。回到家,靳子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望望窗外忽忽闪闪的星空深沉地笑了笑,倒下头便打起呼噜来……
  第二章
  十 七
  和平的岁月往往会把军事秘密隐藏在深处的。
  这一年的春节阴冷刺骨,带哨的风把太阳刮得灰蒙蒙的,整日里露出烧红的脸庞,懒洋洋地观望着古城万物,家家户户的大门只好紧紧闭上,再用纸条将那缝隙仔细塞实,生怕寒风撕开门扉搅乱年节的温馨。而古城墙外一个个严加防范的工程却格外活泛,仅仅两年多时间,就在这史迹庞杂的皇天后土上,砌起了十多个灰砖围挡的兵工厂,还在墙头拉上了一道恶森森的电网。后来人们才知道有生产弹头的,有生产火炸药的,有生产引信底火的……
  俨然建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兵工城。
  在兵工城北边悄悄落成的八号工程,负责炮弹总装,对外称为长安机械厂,也是借了古城的称号,又与工厂的内容相关,都说这名字起得有味道。
  但是,大门立柱与周边企业一样没有悬挂匾牌,只在两侧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卫,昭示着里边隐藏着巨大的秘密。附近百姓只在正月的一天上午,听见了灰墙里边人声嘈杂,间或有鞭炮声传出来,却对里边为何欢呼懵懵懂懂,可大家很快发现里边机器开始轰鸣了,从工厂大门进出的人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