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粉,神仙粉,刚做好的神仙粉。来来来,好吃不贵,花钱不多,吃个谄活,吃了坐,给你多调些子。
地摊老板一边招呼着你,一边就一只手在盆子里捞起一大块神仙粉翻转到手心,另一只手拿起刀在手心把神仙粉划拉成小块块,顺手溜进准备好的碗里面,开始调盐撒味精、勾芥末、浇蒜水水醋水水,忘不了淋上一勺勺飘着芝麻的辣子油,拨上一筷头油燣菜。你尻蛋子把板凳还没暖热呢,这一碗黑的黑,红的红,绿的绿带着蓝田地域特色的神仙粉便推送到你面前,挑战着你的视觉和味蕾。你是一口苦,二口辣,三口呛,四口五口味刚谄,六口七口味无穷,八口九口连汤喝,十口想吃只剩下一个碗,留下你坐在板凳上回味发呆:神仙粉滑溜无比,虽不饱腹,却有苦中带香的味道。即就是你想坐在那多品一下嘴里神仙粉的余味,期待自己化身为仙,可你身后已经有人排队等候了,你只好不吃凉粉腾板凳,圪蹴到一边听老板给你们讲神仙粉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蓝田三年大旱,六料无收,百姓饥饿难忍,稍微能吃的草根树皮难逃一煮,就连预留的粮食种子也用来续命。那年端午节,天降喜雨,按说庄稼汉该趁着墒情播种秋粮,可是一来没有种子可种;二来就是这个时候种了秋粮,也得俩月三月才能收割,远水解不了近渴呀;三来人们好多天都没吃饱肚子了,几乎没有一点力气下地干活,眼目下得有食物填饱肚子才行。
老板趁着做买卖的工夫有一句没一句慢条斯理地讲着:人都说神仙好,有吃有喝的,也都进庙烧香,祈求神仙保佑劳苦大众,看啥还能吃,吃了好种庄稼。韩湘子吹箫引凤,召唤世间万物搭救生灵,深山老林里一种叫靡靡稍的植物自告奋勇愿意献身,说自己的叶子用浐灞泉水经过淘洗、蒸煮、挤汁、晾凉后形成黑褐色味略苦但无毒的食品可以放心食用,恳请老百姓随便采摘。韩湘子便托梦于老百姓赶快去采摘靡靡稍叶子回家做饭。因为做出来的食物跟凉粉相似,老百姓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神仙粉”,这一吃便吃了几千年,也成了蓝田的饮食招牌,成了蓝田人招待客人的特色佳肴,与糍粑、饸饹、瓤皮子相结合,便是地地道道百吃不厌的蓝田风味小吃。假如你到蓝田来不吃两碗神仙粉,等于你没到蓝田来过。
听老板神神秘秘地讲完故事,你不由得涎水又流下来,趁刚有个空位子身子一侧,一尻子坐下去,再要一碗神仙粉,想再体会一下做神仙的感觉。
神仙粉,不是粮食不是菜,是用深山老林里喝着山泉晨露,听着原始森林中的鸟语虫鸣,闻着青山绿水间的草木花香,自带天然无公害、自带颜值、自带快乐的靡靡稍叶子,经过手工秘制而成,是神仙赐予人世间的营养美味:不用咬,有牙没牙都能吃,易消化,既养胃又健脾,黑是黑了点,但完全不影响你的食欲;苦是苦了点,苦得让你神清气爽;呛是呛了点,呛得你六神七窍都通了。
神仙粉,是蓝田人在饮食制作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是蓝田人发展地方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招牌,小到乡村三集六会上的地摊,旅游景区的农家乐,大到县城的茂盛饭店,神仙粉一年四季供不应求,特别是暑期里解暑的珍品。
神仙粉,是蓝田一张特殊的饮食名片,离开了浐河灞河的清泉,你便吃不出神仙粉的味道,所以蓝田周边的渭南人、临潼人、长安人沾了蓝田人的光,这时不时还能吃上两碗神仙粉,打个牙祭。吃了神仙粉虽然不能得道成仙,但也让你体会到飘飘欲仙的感觉!身处异乡的游子,回到蓝田,免不了第一时间吃上两碗神仙粉以慰风尘,安抚心灵,以解乡愁,让神仙粉的养分在体内升华后,再看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那真是格外亲切,宛如仙境,乡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