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1日
洞见
让文物活起来 ——新时代我国文物博物馆发展的新任务
○ 叶中锋
  今年是推进历史文化传承,挖掘、研究文物遗产的重要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开展考察调研。7月25日和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和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和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文物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正确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文物博物馆的发展规划,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博物馆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充分认识我国文物博物馆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纵观我国文物博物馆的形成、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在近现代的时空转换中,博物馆作为舶来品落户中国,1912年筹建北平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文物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力的强盛、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我国迎来了文物博物馆建设新的发展机遇期。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共有已建成和在建博物馆5642家。2019年参观人数达到11.48亿人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把握时代机遇,制定出发展新举措,为建设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未来世界发展前瞻性的文物博物馆,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充分认识我国博物馆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新任务。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任务。博物馆工作如何落实完成这个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把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当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二是把美术馆、博物馆看作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三是把增强文化自信看作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和底气。在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复杂形势下,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再次,充分认识我国文物博物馆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物博物馆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在传播文艺思想,有效保护、研究文物,普及文物知识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中也存在着明显不足,面临的问题多以及制约瓶颈口小等问题,严重影响、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我国博物馆发展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内外部条件等,才能精准把握我国博物馆发展的脉搏,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代;才能提高现代博物馆包含的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等自身功能,通过收藏保护、修复完善、参观展览、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职能,讲好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改善博物馆的外部环境。当我们到博物馆参观时,就会发现我国文物博物馆是一座孤城,与周围环境不搭边,无法发挥文物博物馆的综合效能。因此,在筹建或扩建文物博物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博物馆的专业优势,开拓社会服务。以美术城、艺术城、文物城的形式,打造博物馆的周边环境,发挥文物的收藏、展览、研究、咨询功能的同时,带动与文化艺术相关经济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文物艺术参观欣赏学习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