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反复强调“伟大的民族事业必然需要伟大的文艺精神”。作为精神层面价值和能力的表达,文艺的主导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富足,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内涵,丰富精神需求,也能够在人民拥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上鼓励人民群众文化创作,驱动我国文化创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群众文化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以及对精神上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各项文艺活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本文立足于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现状,以器乐文化艺术为例,探究了现阶段基层群众文艺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的必要性
文艺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人们对生活的表达和进一步升华。[1]中国作为传统的文艺大国,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许多文化艺术,如二胡、笛子、唢呐、板胡等乐器文化,人民群众对于这些乐器文艺的喜爱程度较高。如何立足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进而提升群众的文艺素养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对基层群众文艺活动和其未来发展进行探究,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更是顺应了国家政策发展趋势,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文艺活动带来的价值效益,使更多的文艺活动走进寻常百姓家,被大众接受和认可,让基层人民群众能够在业余时间学习到各类乐器演奏,培养基层群众的文艺技能,进而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水平。
二、现阶段基层群众文艺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对文艺工作重视不够,效果不佳。政府的帮扶是人民群众开展文艺活动的前提,只有政府重视人民群众文艺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展文艺实践活动,为群众提供有效的设施保障,才能有效提升群众文艺技能和水平。[2]但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文旅部多次倡导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部分地区的政府对基层群众文艺工作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偏远山村地区,这些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对其文艺水平的重视意识不足,即使开展了文艺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宣传的表面,没有落实下来,未能提供二胡、笛子、唢呐等乐器供群众选择和学习,使得群众失去了对文艺活动的热爱,基层文艺工作开展效果不佳。
(二)文艺工作的方式缺少创新,内容乏味。创新是一国之魂,更是一国兴盛之源,基层群众文艺工作方式也同样需要创新。目前在基层群众文艺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开展方式和开展内容缺少了创造性,例如部分地区开展基层群众文艺活动仅仅通过传统的宣传方式,没有切实以“文艺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为目标开展落地的文艺活动,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跟进,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成果。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基层群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日益多样化,因此,在进行文艺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时代相脱离的情况,就很难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基层群众文艺专业度较低,不敢尝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演进,人民群众对于文艺的了解途径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接受和尝试二胡、笛子、唢呐、板胡等乐器文化。[3]但从现阶段来看,基层群众的文艺水平和专业度还是偏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敢于尝试乐器演奏的往往是对于乐器喜爱度较高的群体,而其他基层群众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不敢尝试演奏乐器,加之乐器文化内涵丰厚,专业度要求较高,仅仅有热爱不足以支撑人民群众对于乐器演奏能力的提升,缺少专业的乐器演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人民群众乐器演奏技巧掌握不足,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自然开展不起来。
三、新时期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创新路径
(一)有效扶持,提升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视。文化艺术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促进人民群众掌握文艺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价值,形成文化张力,进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文艺创新,因而政府需要重视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首先,政府可以在明确人民群众对于文艺活动的需求基础上为群众提供更多设施和场地基础,如兴建群众乐器活动中心等,让人民群众可以在业余时间对乐器进行了解和学习;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资助艺术产业的形式让更多的艺术产业涌进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让人民群众对文艺活动有更多的了解;最后,政府可以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乐器等文艺活动的学习和创作中来,对人民群众创新创作的文艺作品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文艺活动的参与意识,有效提升基层文艺工作的开展效果。
(二)创新方式,丰富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载体。基层群众,尤其是基层农民群众对文艺活动了解不足,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创新的文艺工作方式必不可少。[4]在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工作时也要实时创新方式和内容,除了借助广播平台和宣传海报等传统方式宣传乐器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之外,也需要发挥文艺相关部门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下乡活动、开展乐器文化等文艺主题教育惠民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热爱二胡、笛子、唢呐、板胡等乐器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用创新多彩的文艺形式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同时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平台向基层人民群众宣扬乐器等演奏技巧和文化内涵等,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了解和感悟乐器等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基层群众对于乐器等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三)专业培训,提高基层群众文艺能力水平。基层人民群众对于文艺活动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线上渠道了解更多的文艺活动,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为人民群众学习文艺创造了平台,从人民群众对于二胡、笛子、唢呐、板胡等乐器的喜爱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文艺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性,但囿于专业能力的限制,使得基层群众文艺能力水平不高。因此政府部门应以此为抓手积极引进乐器演奏、乐理知识培训等专业人才,根据基层人民群众的需求定时安排专业的老师进行深入基层的培训服务,积极开展乐器演奏课等音乐知识讲座,指导基层群众掌握二胡、笛子、唢呐、板胡等乐器的演奏,完善基层群众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以专业的水准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艺活动,以切实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文艺能力水平。
四、结语
滚滚历史长河生生不息。文化艺术来源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基层人民群众文艺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良好群众文化的前提。本文从提升基层群众文艺水平着手,以二胡、笛子、唢呐等器乐演奏文艺活动为例,探究了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现阶段基层群众文艺工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搞好基层群众文艺工作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基层群众文艺工作的更好开展以及文艺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浩.论析文化经济发展中文艺群众观的四重意蕴[J].区域治理,2022(43):0291-0294.
[2]王菁.群众文艺创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J].美化生活,2023(10):3.
[3]王红霞.群众文艺创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J].新丝路:中旬,2022(3):3.
[4]刘一畅.浅谈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J].花溪,2023(8):005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