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8日
父亲的选择
○ 牧石
  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后一个冬天,父亲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走投无路,做出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借回点儿高粱、荞麦,安顿好家里,腊月天毅然决然背起单薄的铺盖卷,远走千里之外的煤矿下井。
  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在寂寞荒凉的黄土高原山沟里,耳闻轰隆隆的机械声响和人声的喧嚣,眼界大开。再跟操着南腔北调的工友们接触一段时间,他很快发现,生活在矿区,无论好歹,都比待在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里要强得多,第二年就果断将全家人带出来,在矿上落户,成为后来中国亿万人向往的“农转非”户口,吃上商品粮。
  听父亲讲,一到矿上,岗前培训结束,人家看他年龄大,就将其分在后勤部门,没让去下井,在地面干一些挖坑栽电线杆之类的活,他挺高兴。可一个月下来,发工资时,他一看领的钱比一起来的下井的人少许多,饭票也少十来斤,就高兴不起来了,着急这点钱和粮咋养活一家人啊,就去找领导,要求下井。
  人家奇怪问,别人都不愿下井,想分到地面上干个什么活,你怎么分配到地面上还要去下井?他说家里有两个大人和四个小孩,六张嘴吃饭呢,在地面开那么点钱,没法过活。
  看他为人实诚、有责任心,人家建议他去学开车,三年后当个司机。他问工资怎么开,人家说,三年学徒期间,每月十八块,学徒期满再评定技术等级发给相应的工资。他一听开的更少了,急忙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不行,这点钱还不够他一个人用,还说,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他三十多了,学不好。人家退一步让他学井下电工,并且说这是技术工种,学出来工资高,但是也要当三年学徒。他说,等三年学出来一家人早饿死了,还是不干,坚决要下井。
  人家说,你要考虑好啊!下井风险大,你老婆娃娃一群,不比年轻人,一个人吃了,全家人都饱了,你若万一有个闪失,麻烦就大了。他苦笑说,我想的是眼前的坎怎么迈过去!顾不上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吧。就这样,他从地面调到井下,自愿到一线当了一名掘进工。也就这样,在他对自己人生作出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后,紧接着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做出第二次选择,做了一个终日见不到太阳的实实在在的煤矿工人。
  提及往事,我们姊妹敬佩他前一次人生选择的及时、果断和勇气的同时,遗憾他的第二次选择,都说假如当初他开上车,成为一名那时“吃香”众人羡慕的驾驶员,哪怕就是当个电工,都不用在井下吃那么多苦,该有多好啊。
  每当我们姊妹几个七嘴八舌说起这些,他都默不作声,握着烟斗若有所思地吧嗒吧嗒地抽着,忽然当当当地磕出烟灰,长叹一声呵呵笑说,傻娃啊!老子不下井,你们吃什么?
  后来,大姐下乡回城进了商业系统工作,二姐遇有机会直接进入国营大厂上班,可怜三姐下乡三年出不来,使父亲发愁,在让三姐接班还是等我毕业接班的两难抉择中,对自己人生又作出一次重要选择,没到退休年龄就申请病退,让三姐接班回到矿上工作。好在赶上好时代,我也争气,过两年考上那时还被称作是“国家干部”的公务员,很快使他放心,眉头舒展。
  自那年我在外工作后,我们姊妹逐个有了小家,各自为生活奔波,聚少离多,再没在一起说过父亲人生的那些选择。
  然而,当父亲走后,尤其是近些年,又失去母亲和两个姐姐,使我愈加思念父亲,时常想起他一生的辛苦和几次人生选择。偶有一天,想起自己人生的数次选择,猛然发现,父亲的选择从不考虑自己,想的全是儿女和这个家,而我的选择,竟然想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