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朋友小聚,抿红酒若干,许是多日劳碌,或是酒力发作,回老屋竟然早早入眠。一觉醒来,方知丑时。睡意全无。起身开窗,凉气扑面而来。
立秋后秋雨纷至沓来,缠绵缱绻,似有悱恻之意。雨落梧桐,声如童子读书急切而音脆。想起屋中兰草久未浇水,为何不使其历风雨以享自然之乐乎?
烧水沏茶,临窗观兰,于夜色阑珊秋雨绵绵中,品万籁之音。
取古文阅读,首篇竟是《秋水》。诧异焉,天意也。《秋水》庄子名篇,又《河伯与海若》对话篇。河不自知,必贻笑也。再读,深如古诗所言,“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海之品,不在其端,而在其深,满而不溢。人当效仿之。
雨夜,品茗阅读,观兰听音,乐也。
泡 茶
清明前,收到了老友送来的新茶。净净手,打开一桶,用一把小竹勺挖了些搁在玻璃杯子里。冲泡春茶使用玻璃杯为上,随着水流,茶叶的形态变化透过杯体一览无余。
先加入少许八九十度的开水,轻摇水杯,放在鼻下闻闻,春茶的气息如幽灵般瞬间钻入大脑、肚腑,感到放松而愉悦。“凤凰三点头”后,端起杯,呷一口,水的张力与饱满如同某种柔软的食物,滑溜地流过喉咙直抵心田,立觉心火退去了不少,这就是春茶的魅力。及至三四泡后,茶色淡了,茶味也淡了,茶叶也该另换了。
冲泡春茶时,细看茶叶在杯中的变化,除赏心悦目之外,还会得到某种启示。
初冲泡时,茶叶在水流的冲击下,显得异常兴奋,上下游动,飞舞欢快。之后,一些茶叶沉入了杯底,在相互簇拥中渐次舒展;一些茶叶浮在水面,吹一吹,个别片叶会滑入口中,随之被唾弃掉;一些茶叶处于杯中不上不下的状态,似乎很活跃,又似乎很犹豫,两头观望。再次冲泡时,多数茶叶舒展开来,默默地散发着各自的味道。接着再泡,茶汤变得寡淡了,至此,茶叶的作用结束了,被弃之于泥土化作肥料,开启了新的生存方式。
细细想来,茶的一生与人的一生何其相似。如果把茶叶比作人,把杯中的水比作人世,茶叶在水杯中的表现便可一目了然。那些浮在杯面上的茶叶,沉入杯底的茶叶,漂在水杯中间的茶叶,似乎寓意人的不同时期的状态。人总有浮躁的时候,也有沉稳的时候,还有犹豫不决两头观望的时候。
同样是一杯春茶,假如换一个视角来解读,茶叶的变化,也就是人生变化的过程。年轻时欢快跳动,充满了理想,散发着朝气;中年时沉稳寡言,不再幻想,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年时随波逐流,一切随缘,坦然面对,淡然处之。
茶的一生是“浓来淡去”的一生,人的一生何不这样为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