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9日
逛早市
○ 张焕军
  逢着周末,一早外出锻炼,顺路去早市买点蔬菜。离小区最近的早市在樱花二路上,公交车大约三站路的距离。一去一回,将近五六千步。早市天天有。早六点开市,九点前闭市。以蔬菜瓜果副食为主,偶尔也有卖小百货的。城管来了,早市也就该结束了。我只在周末的时候有时间,每次去感觉既熟悉又有点不适应。这些年一些生活必需品,包括蔬菜、副食在内多是在一些大的超市购买的。
  樱花二路的早市设在路北的人行道上。小贩们的拉货车停放在道牙子下。摊位摆在人行道南北两边,中间留有两人宽的走道。由远处看,早市人头攒动很热闹,近了才发现,由于通道狭窄,加之买菜的人以老年人居多,手里多提溜着个小拉车,不仅走得慢,还时常停下来问问价,捏捏菜。一旦走进早市,要想出来就会困难,得陪着逛的人走上一段路。
  “丝瓜咋卖?”“两块钱一斤。”我和卖丝瓜的大嫂一问一答。正说着,来了位大妈,见她拿起这个捏捏,又拿起那个看看。我好奇地问,丝瓜怎么挑呢?她说,硬的好点,软的不新鲜了。她的话,把卖丝瓜的大嫂说急了,“别再捏啦,捏软了谁还要呀,你不买就算了。”我随便拿了四根,花了四块多,又买了麦芹、小葱、螺丝椒和“二炮”辣子等,然后拎着往回走。
  路上撞见老高和他媳妇老党。与老高寒暄了几句。老党问,咋没见你家掌柜的?我说,她不想转,在家呢。相互道别,老高老党往早市方向去了。
  老高两口子长我六七岁,退休前老高在学校某学院做书记,媳妇在校医院当老师。两口子退下来后帮着带孙子。平常在小区里总能遇见他们,不是推着车遛孙子,就是俩人形影不离地散步,几乎见不到他们有单蹦的时候。院子里与老高年龄相仿的人不少,他们周末休息,周内带孙子。每到周末就成了二人世界,孙子或孙女被儿子或女儿接走度周末去了。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退而不休,仍在上班,不过上班的地点内容变了,是那种不给报酬还要往里贴补的工作。
  想着老高老党的事儿,不由得多了点感触。媳妇也退休五年了,如果我和孩子都去上班后,家里就只剩她一个,有点孤寂。也是,孤寂是老年需要面对的一个常态。人是否进入老年是有标准的。各国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作为标准。退休了,领养老金了,也意味着进入老年了。
  老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一些人眼里,老年意味着能力的丧失,快乐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没完没了的疾病和痛苦的死亡过程。面对老年,人们的焦虑、恐惧多于自信和淡定。人生在经历了童年、青年和中年之后,最后一个经历的便是老年。于每个人而言,生命的历程是固定不变的。于我而言,时空列车将驶入老年,这是既令人遐想又使人不安的一段旅程。
  从理论上讲,人的年龄可以分为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心理年龄是自我内心对外界的感受在情绪上的反应。有的人越活越轻松,越活越有趣越精彩,有的则暮气沉沉,一副被霜打了的样子,邋遢,絮叨。生理年龄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岁月留痕,反映在外部上是身体的变化,包括相貌。心理年龄可以通过修炼获得改变,通俗地说,修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理年龄。什么又是人的精神世界呢?我把精神世界称为人的灵魂。人的心理年龄就是人灵魂的具体表象。灵魂的高贵与否,与人的心理年龄成正比。同样,人的心理年龄也与人的自然年龄相关,具体体现在人的外在气质上。
  现代社会中,进入老年的标志是退休。退休是由人的生理年龄决定的。自然法则告诉人们生理年龄不可逆转,只能持续地走下去。老年是人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人们可以用稚嫩、激情、稳健等形容已经度过的岁月,当然也可以用其他一些词汇,然而不论接受与否,自然的力量注定了老年在生命的历程中不可逾越,而且每个人只能走一趟。因此,老年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既然老年是必须经历而又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那又该怎样去做呢?我认为大体可以顺着以下八个字去做:一是,回归。回归家庭,把家庭作为今后生活的主要依托。二是,减欲。减少感官快乐和物质需求,把心思放在做有意义的事上。三是,增趣。耕耘一两件有趣的事儿,有趣的灵魂使人不老。四是,适可。饮食适可,运动适可,烟酒适可,旅行适可,一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皆应适可。缩短老年时光,拉长健康时间,修一个好的心理年龄。
  回到家里,给掌柜的讲了路上遇见老高两口子的事儿,也讲了今儿逛早市时的想法。我说,我感觉今天像是在为退休做演练。掌柜的说,人也有秋天,逢秋不悲秋方才是好的人生态度。我点点头,深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