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4日
从心底流出的歌 ——读李宗保散文集《时间记得,故事未完》
○ 王 蓬
  李宗保先生这部散文处女集《时间记得,故事未完》,凡六辑,包括:《长安尽头是故里》《慢品人间烟火色》《相识已是上上签》《纵马踏花向自由》《惟有爱花心未已》《始信人间别离苦》。单看这些辑名与篇目就感到作者用了心思,下了功夫,其文字都是从心底流出的歌。其篇章都蕴含着人生的足迹、感悟,与情感、与人事的交集。其实日常生活、凡人琐事最易唤起人阅读的欲望。
  端阳前后,忙中偷闲,尽管有粽子、油糕等美味诱惑,李宗保的书稿还是吸引着我不间断地阅读,不时为书中出色的描写,或是父母兄妹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或是故土中原乡村逐渐消逝的习俗,或是发自心底质朴的感悟与恰当生动的比喻,或是让联想展开翅膀飞入天际,轻拂飘浮在蓝天上的白云而击节感叹,呆望窗外一阵又接着阅读,直到读完全部篇章。我暗自笑了:这显然是深谙编辑之道又有文学修养与追求的人干的活计。编辑得体,题目引人,文字精细,丝毫无差。可以预见这是一本印刷问世就会受到读者喜爱的读品。梳理沉思,觉得李宗保的散文至少在这两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李宗保的散文有根。诚如他在《自序》中言:“在我的心里,我有三个故乡:一个是生我养我的老家河南,一个是我工作、生活的长安,另一个是我在心里经常需要感恩的汉中。”故乡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这本散文集中,有许多篇章都属对故乡的怀念、回忆……儿时乃至青少年时代尽管不乏困窘,却让人感到生活真切与美好,因为未来充满诱惑和希望。对故乡、对亲人、对往事深切的怀念和入骨的依恋渗透在篇章文字之间。
  李宗保先生谈到的一个根是汉中。他说:“认识汉中是从认识王蓬开始的。”(见《自序》)我们对一个陌生地方的关注,常因为那里有一个老乡、一个同学,或是一个三观类似的朋友。这其实是许多人的共识。我与李宗保先生相识于2010年前后。其时西安出版社正倡导出版“陕西作家文库”向我约稿。我郑重其事地从多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中选出20篇作品,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多位学人生涯的探寻与展示》,责编便是李宗保。经我们共同努力,此书获全国二十五届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并进入全省农家书屋。由此开启我们不下十部著作和两套丛书的合作。由于李宗保谦和敬业,遇事通融商量,赢得汉中文旅局、文联、方志办乃至陕西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及六十多位作家信赖,给偏居一隅的汉中带来创作与出版的繁荣,我们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其次,李宗保的文字有情。无论其对长安的描写、对故乡的眷恋、对汉中的感恩,甚至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其浓浓的情。特别是他的书写,绵密的思念、诗意的心绪,总感到像一股泉水般轻轻地从心底流淌。我以前在读他写的一篇短文《雪祭》时曾说:“若无情怀,绝写不出如此好文章的。”所以,你读他的文字,你时时都能感受到文字有情,文字有味,文字有温度,让你读起来不由得泪流满面。
  不仅如此,在第四辑《纵马踏花向自由》中,也能让你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情和爱。虽然生活在这座古老的都市里,但他并不把自己封闭在那座古老神奇的四方城中。他利用节假日去日常办公临窗便可远眺的终南山,冬游子午峪,站在山顶崖边,沉思在秦岭的冰天雪地中;去牛背梁,仔细观察那轮圆圆的月亮;去茂陵,看被鲁迅先生誉为“汉人极作”的石刻;不止一次坐在孤独的杜陵上,想象唐代那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诗人;他还去贡嘎雪山、去康定、去桑科草原、去古城阆中、去南泥湾、去米脂、去乾坤湾,听野味十足的《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在大海般无尽的黄土山峦回荡。他沿着黄河行走,站在壶口瀑布前,观察那片在咆哮着的巨流上飘移的云彩,大喊一声“我来了!”。他还曾翻越秦岭顺着汉水到汉阴,去瀛湖寻求安宁,寻一片安放心灵的山林。古人云:不识民间疾苦,无以充实胸臆;不游览名山大川,无以恢宏气概。所以,他文字中处处闪现的这种情,我宁可相信获得陕师大历史学硕士学位的李宗保的出游与先贤教诲相关,与纯粹的游山玩水无涉。
  纵观李宗保这部凡六辑、130余篇散文,皆精炼短小,没有鸿篇巨制,亦不讲解放全人类、饭是可以吃的大道理。所涉多为日常琐事,随感随思,岁时节庆,故乡忆旧,黎明静夜……然贴近生活,充盈人情,生命亦因此而流光溢彩、灿烂充实。给我的直接感受是:这是一个心底纯净善良的人,甚至让人怀疑他还停留在大男孩阶段。
  孙犁先生说:小说可以虚构,散文必须亲历。我毫不怀疑李宗保笔下的文字都是其亲历、亲见、亲闻,他笔墨下的童年趣事与求学、求职、成家、成事、历练、挫折、感悟、考进大学、上研究生、做高级编辑,一路走来,在汉唐古城长安成家立业,编辑著作等身,获得多种奖项,展示的是一个中原大地农家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这个视角看,李宗保的散文集亦可看作一个农家子弟成为古城名社名编的成长史。我甚至还联想到作者成长的年代恰好与国家改革开放时代合拍,诚如我们都共同经历的那样:尽管举步艰难却不断透出生机,千载难逢的机遇惠及整整一代人,包括许多农村家庭的子弟,比如李宗保就是。我们得庆幸生活于改革开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