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它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付出辛勤努力和汗水的证明。
高考前夕,冲刺阶段该怎么吃?考前失眠怎么办?家长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指南请转给考生家长!
1.考前失眠怎么办?
家长、老师怎么做:避免过分激励,轻松安抚很重要。孩子想考好,才会感到紧张。除了鼓励外,家长和老师还要教孩子放松,不要过分地去激励他,要用轻松的语言安抚他。
考生如何自我调节:听音乐,快速入眠。入睡前听一些古典乐曲、轻音乐或大自然的声音,能给人宁静安全的感觉,是大脑皮层由兴奋渐入抑制状,进而达到入眠效果。
中午后忌喝茶和咖啡,有些考生在备考中养成了熬夜学习的习惯,白天靠喝茶、喝咖啡来提神醒脑,以此来延长学习时间。如果考生有喝茶、喝咖啡的习惯,最好在上午时段,中午以后就不要再喝了,以免影响晚上睡眠质量。
如果有条件的话,中午小憩一会儿,午休最好别超过半小时。按照高考时间规律作息,让身体提前适应。
2.冲刺高考应该怎么吃?
家长要注意勿需刻意为孩子进补,以免造成肠胃和肝脏负担过重,反而影响孩子学习的效率。
提神醒脑忌过饱:饭后,人体血液更多集中在消化系统,以促进食物消化,过饱过撑时,肠胃负担加重,抑制大脑皮层兴奋,不利于复习考试。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餐后休息半小时,适度活动一下。
味道调配要清淡:有些孩子喜好辛辣,但备考时期,考生体力消耗大,辛辣刺激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甚至影响考生精神状态,故饮食还是以清淡为宜。
均衡营养是关键:肉类、谷物、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需要均衡搭配;鱼肉、牛奶、各种新鲜蔬果是健脑良品;生食、冷食和咸菜要少食,最好不食;适当吃一些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可以增进食欲,帮助大脑高效利用血糖;糖果、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不易消化,而且会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应尽量少食或不食。
一日三餐要规律:早餐要注重营养,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建议在考前60—90分钟吃完;午餐要吃饱,变换食材种类和烹饪方法,可增进考生食欲,主食很重要,大脑主要靠碳水化合物供能,建议全天的主食总量为250克至300克;考生学习到深夜,体力消耗大,晚餐按照午餐标准为宜,忌过饱犯困。
3.每天都很紧张焦虑怎么办?
备考期间,精神长期紧张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但出现过度焦虑时要及时调整心态。
放下书本走出教室拥抱大自然,散步、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内多巴胺分泌,缓解焦虑情绪;一旦感觉压力无法承受时,及时向家人、朋友、老师倾诉。
4.怎么避免生病?
夏季气温渐渐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苍蝇、蟑螂等昆虫频繁活动,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几率。考生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室内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疾病风险。
夏季食物容易受微生物污染而腐坏变质,尽量不要食用隔夜饭菜。家庭中,要注意保持烹饮器具洁净干燥,做饭时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不要随便改变饮食习惯,不吃不喝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食品、饮料。
5.天气太热如何防止中暑?
高考备考期间正值夏季,高温可能导致中暑症状。考生要注意别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保持身体凉爽即可;室外活动时,着浅色、宽松的衣物,佩戴遮阳帽以及太阳眼镜,避免紫外线侵害;确保足够的饮水,每天尽量在1500毫升左右。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