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可爱的裙子,骑着酷炫的摩托车,这样的“反差萌”不想却成了“催命符”。据媒体报道,近日,两名云南姑娘因无证驾驶摩托车狂飙身亡,驾驶者年仅16岁。据悉,两名女孩均是某短视频平台的机车女网红,经常戴着有大蝴蝶结的头盔拍摄机车视频。(见5月8日《法治日报》)
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10月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已有5名机车网红因交通事故离世。从公开报道来看,事故原因主要有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驾驶与自己身形不匹配的重型摩托车等。
未戴护具甚至头盔,突然加速超过一众汽车,绝尘而去;伴随着轰鸣声,高速做压弯等操作;身材娇小的姑娘驾驶重型摩托车,脚根本够不着地,做可爱状……如此“反差萌”、骑重机车等机车网红,往往被视为一种“酷”“帅气”的行为,有人直接在文案中写出了“头可断,血可流,人可伤,机车必须有”的内容,评论区中不少人捧场“好帅”“求推荐”,反映了年轻人群体对于摩托车潮流和摩托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各网络平台关于摩托车主题的个性化作品越来越多,且相当一部分为违法或不规范骑行,以炫耀、猎奇为主旨,不仅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年轻爱好者“入圈”,其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一些“反差萌”成了“催命符”就是例证。
无论如何,“流量密码”不能超越安全第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让“反差萌”成了“催命符”。首先,针对目前对于一些交通违法行为,如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者面临的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处罚相对较轻,违法成本较低,会导致一些人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应加码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罚标准,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形成震慑。
其次,社交平台和博主作为信息传递者,应该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查,避免在宣传骑行时煽动冒险行为和不安全驾驶的观念。平台和博主还有义务在宣传吸引人的骑摩托车飞驰画面的同时,强调安全驾驶知识和对危险情况的应对能力,正向引导年轻人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包括机动车以及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制造和销售的监管。对于不合格的防护用品禁止销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车禁止上路。与此同时,家校以及社会有关各方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安全意识扎根在未成年人心中,尽量远离这样无安全保障的“反差萌”游戏。
机车网红可以有,机车网红死亡不可以有。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对摩托车交通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摩托车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避免“反差萌”成了“催命符”,才能杜绝或减少摩托车亡人事故的发生。
作者:张国栋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