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在望,绿意如海,花燃烧在山坡的绿叶间,春天把大山唤醒,将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野味”释放,吸引人们向山上拾野,寻觅自然之味。
春天的大山是一座“富矿”,它以宽广的胸襟接纳着人们,把孕育许久的野菜馈赠人间。循石阶而上,新绿的叶子掩映着石阶,风儿送来花香,鸟雀在林间婉转啼鸣,叫声回荡山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风声鸟叫让山变得更加寂静,挖野菜的过程,也是回归内心的安静。
山中,绿荫如盖,山坡上盖满了冬日枯萎的草,但在那枯萎的草丛之上,已经冒出了许多绿茸茸、紫莹莹的野菜来。野菜顶开了枯草,恣意生长,诠释着“一岁一枯荣”的诗意。山中野菜繁多,形态各异,紫莹莹的折耳根最别具一格。折耳根是山中常见的一种野菜,其生命力旺盛,喜阴凉潮湿的环境,山中层林堆叠,阳光难以穿透,最适合折耳根生长。折耳根的叶子状似人的耳廓,清晰的脉络呈现在紫而肥大的叶片上。叶片有的如巴掌那么大,有的小巧玲珑,或生于石头缝隙中,或长在枯叶里,其紫莹莹的颜色与落叶、枯草的黄,与山石的灰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寻觅。自然予折耳根以严峻的生活环境,它却以丰茂回馈,把苦难酝酿成独特的味道。
紫莹莹的折耳根赋予了大山不同的色彩,地软则赋予了大山别样的风味。雨中,地软如精灵一般群聚在山中的枯叶上,颜色如深绿的翡翠,质地如木耳,软塌塌地依附于地表。地软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山中少雨时,它会被晒成干,但只要一下雨,碰到水,它又会恢复生机,呈现出水润的色泽。地软生长的环境也并不优渥,岩石、砂石、砂土、草地、田埂都是它依附的地方,虽然这些地方缺少营养物质,它们依然会奋力生长,把一道含蓄了雨水的味道留给人间。
采摘了紫莹莹的折耳根、肉嘟嘟的地软,山中“野味”中最常见的野蒜也不可不说。野蒜,其大小有别于普通的蒜苗,身形纤细,丛聚而生,一把一把的葱绿色,即使在满目绿意的山中,也不容易被忽视。野蒜叶绿茎白,纤细的叶子如绿色的发丝蓬松而富有生机,如蘸饱了水分的毛笔,为春天涂抹一层厚厚的、充满野性的绿意。野蒜白嫩的茎下是蛰伏在土壤中的鳞茎,状似小球,根须水灵灵的。野蒜的香味并不输大蒜,其味浓郁,其生命力旺盛,为大山增添了不少野趣。
“试挑野菜炊香饭”,山中拾野,拾的是春未曾被驯服的味道,无论晴朗抑或微雨,野菜都在等待那一双采撷的手,把春日的馈赠带走,把那“野味”清欢留于人间,印于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