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四合院方方正正坐落在小村中央,小院很讲究风水,是按金木水火土来建造的,东南方是八卦中的吉位,是风水最好的地方,寓意着紫气东来,大吉大利。走进院门,迎面是一道照壁,照壁做工精细,由特制的青砖砌成,磨砖对缝,边框镶嵌着动物形状的浮雕,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四合院的建筑用工用材、装饰装修都非常讲究,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门廊上方,屋脊中央,两片翘瓦拱立,象征着雄鹰展翅、飞黄腾达;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颂山川之美、铭处世之学、咏鸿鹄之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小院坐北朝南,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起来的内院式居住环境,中间围合成一个“口”字形天井,天井四周布有连廊,将院中所有房间精致、紧凑地串成一个有机整体。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青砖黑布瓦的木结构房,沿着中轴线对称展开。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间大正房,东西北为厢房分立三侧,房间开窗向内,门开向庭院。院内大大小小房屋20余间,住着五户人家,情同一家人,吵闹隔阂都有过,但很快就会云消雾散,冰释前嫌。一片片青砖黑布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将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下萦绕。今天谁家做了美食,都要送大家尝尝,明儿谁家有事了说一声,帮手立马就到。过年,男人们刷墙壁、糊顶棚、杀年猪、贴对联、垒旺火;女人们有说有笑地缝新衣、做新鞋、做豆腐、剪窗花、炸麻花、做年夜饭,大家一起动手,自然分工,你帮我,我帮你,热热闹闹中日子过得特别开心。
精致的四合院,承载了我儿时全部的情感与记忆。如今早已人去屋空、杂草丛生,但依然散发着恢宏、馥郁的历史气息。大门的黑漆年久失修被腐蚀,锈迹斑斑的门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细微的光,为四合院超凡的安静添了一种沧桑的美感;砖缝瓦隙中依然保留着旧日的美好光阴。我的童年基本上在这座四合院里度过,曾经的那份亲切与温暖时过境迁,但未曾有丝毫蜕变。门前那棵老槐树下我曾和姐妹们席地而坐,一起折纸、捉迷藏、过家家、玩泥巴、玩石头剪刀布、爬树掏鸟……还有我半裹半放小脚的九姥姥,又在树下拖着略带沙哑的声音叫我吃点心、催我习篆字,抑或步履蹒跚,生气地扔着小笤帚追着打我,挨打后的我躲在槐树下骂着:驴来问,狗不知,驴来问,狗不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微凉的大青砖,穿过连廊来到院内西南角九姥姥曾住过的低矮破旧的厢房。屋子年久失修,后墙坍塌,房顶的青砖黑布瓦也已大半脱落,屋里的东西都不见了,门被推开的嘎吱声虽然刺耳,但瞬间让我的心沉静下来。看着眼前的历史沉淀,翻阅着童年的故事,突然感觉世界那么大,我们只是一粒尘埃。
院后一大片树林,春天满坡的枣花、杏花、梨花、桃花争奇斗艳;夏天各种水果和枣子的香味沁人心脾;秋天黄的梨、绿的苹果、红的枣子、海红果等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孩子们在树下尽情玩耍,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林子中央有一口压水井,井水冬暖夏凉。冬天压出来的水冒着热气,洗衣服一点也不冰手,夏天井水冰凉透彻,口渴了,直接喝清凉甘甜。这片林地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青蛙、蝉、蝴蝶、蜻蜓、蜜蜂的天堂。
我时常梦回四合院,梦里依稀可见青砖黑布瓦的大房子,落雪似的槐花树、清凉甘甜的井水、爽脆香甜的大红枣、树林里玩耍嬉戏的孩子们,还有那个无数次被九姥姥手拿小笤帚逼着趴在八仙桌上习篆的我……
小小的四合院记载了家族生活方式,记载了家族兴衰过程,是祖辈们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