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24日
河南省文旅厅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于会见作品展在西安开幕
    作品展现场    陈慧娇 摄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慧娇)3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与河南省美术馆共同承办的“会见大地——于会见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的组成部分,是对艺术家于会见多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总结与集中展示。河南与西安同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地域相接、文脉相通。从洛阳盆地到关中平原,于会见画笔下数十年描绘的偃师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河南领军艺术家,他是如何扎根这片血脉之地去放眼世界?让我们跟随展览,一起探寻艺术家的心灵世界。
  “会见大地——于会见作品展”,既是以艺术家个案研究和展示为载体,向公众推介河南优秀艺术家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推动豫陕两省美术家深度交流的一次契机,更是河南省美术馆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交流合作继续深化的见证与实践。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表示,十余年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和河南省美术馆可谓是“兄弟馆”,双方在作品推广、展览展示、收藏保护等方面都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合作。此次展览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项目,这无疑给于会见馆长和河南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带来了更多展示作品与风采的机会。同时,也是河南省美术馆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学术建设、艺术交流等领域的又一次合作,相信此展就推动豫陕两省文化交流、充分发挥美术馆公共职能等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展览的四个单元特点鲜明,层层递进。第一单元侧重叙述于会见对家乡的情感牵系和对心灵故乡的执着守望,这是他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流淌在艺术血脉中的深刻印记;第二单元侧重梳理于会见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形成轨迹与转型过程,以及他对人与大地命运的不断思索和追问;第三单元着重强调于会见的视觉语言符号及其运用,他以鸟、树、塔等视觉符号为载体持续进行类似词汇学的训练,从而对作品中的寓言意义进行强化和升华;第四单元主要展示于会见的纸本水彩和纸本水墨,呈现的是他在工作繁忙程度日益加剧、创作时间受到极大压缩的情形下,以纸本为转换载体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将自己的艺术心路历程进行多样化的视觉表达,进一步拓展绘画语言的空间维度。
  近年来,于会见馆长的绘画作品引发了观众及理论批评家的广泛关注与反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殷双喜表示,于会见先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家国情怀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为国家、为人民、为土地投入的无限热爱和感怀。画中的“大鸟”也是艺术家的精神符号,以代替会见先生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行,注视着大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当中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而这种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也是长安画派最核心的内涵,西安的画家也将着眼点和关注点都落在了人民和土地之上。于会见的作品,流露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人与大地命运的一种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一个艺术家自我完善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持续展至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