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民先生是我敬重的教坛老兄,也是目下商洛在外立身教坛卓有著述、主研书画卓有成果、兼攻文学今有大作,集教研、书画、文学为一体的跨界文化学者,长篇小说《商山四皓》可谓大气磅礴,出手不凡。
四皓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里被历代文人骚士传唱了几千年,在我担任商洛市文联主席期间,曾发动不少作家写四皓,除贾咏丰老师著了一部《四皓传奇》外,至今没有大部头作品问世。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这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可谓:文成商山吟,浩风扬万里。
作为一部源于史实的非虚构长篇小说,其五个显明特色是一大亮点。一是作者的叙事文本结构,继承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手法,串珠成链,既有个体故事的完整厚度演绎,又有历史厚度的逻辑哲学思考。二是作者的叙事文本语言虑周藻密,不仅有着“学院派”的严谨文风,而且有着当代文化人鲜明的个性特色,质朴语词中有禅思,先贤故事中含磁性,一旦进入阅读欲罢不能。三是作者用其画家独特的美学视野,在多角度、多色彩、多线条勾勒商山四皓精神风貌的同时,用其配图里的美学思维和丹青里的精神,深化了《商山四皓》的文学黏度,特别是其创作的国画插图,若另一个书画版本的商山四皓,图文并茂,适应了当今读图时代人们对视觉文学的欣赏和爱好。四是小说数字化打造,融入了当代融媒新理念,大大提升了作品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必将为作品的影视化创造受众条件。五是作者用长篇小说的文本,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山四皓”文化研究的许多短板。商洛是作者的故乡,“商山四皓”是他记事以来心中的圣贤,他熟悉四皓隐居的这方山水,能吟诵许多四皓流传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满足已知的,近年间几十次深入创作源头采风调研,书中许多关联商山四皓的历史人文故事是作者新的发现,且赋予历史厚度的文学定位和哲学考量。我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应是作者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和贡献,相信一定会引起业界的争论和借鉴。
小说言道:商山的狼也是善良的。这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的《怀念狼》,若说商山有个不朽的灵魂,那就是作者书中的“沧桑正道情未了,青山依旧歌皓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隐士文化的精神图腾。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摄协会员、《大西部》杂志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