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1日
评论节选
姜怡翔 《一个萝卜》 纸本设色 46cm×68cm

姜怡翔 《倩影》 纸本水墨 35cm×45cm

姜怡翔 《谋定而后动》 纸本水墨 96cm×68cm

姜怡翔 《空山新雨》 纸本水墨 136cm×68cm

姜怡翔 《松鹰》 纸本水墨 136cm×68cm

姜怡翔 《花鸟四屏1》 纸本设色 68cm×17cm×4

姜怡翔 《花鸟四屏2》 纸本设色 68cm×17cm×4

姜怡翔 《花鸟四屏3》 纸本设色 68cm×17cm×4

姜怡翔 《花鸟四屏4》 纸本设色 68cm×17cm×4

  很显然,如何处理和把握“物—象—意”之间的关系,成为姜怡翔创作的关键性课题。他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以离形得似为手段,以似与不似之间为矩矱,以得意忘象为圭臬,以艺道合一为旨归。这四句话看似简单,却是怡翔在创作实践中反复体悟所得,也是他对传统写意美学的当下领悟。魏晋时期的玄学言意之辨,在哲学的层面上建构起了“立象尽意”“得意忘象”“超言绝象”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此实为中国“尚意”文化的一大转换。从内在学理上看,中国画的“写意”观真实地呈现了玄学“言意之辨”的本质,“写意”即为“立象尽意”,正如《易经》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画八卦(易象),“以类万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因而,所谓“意象”,必是“意象一如”之“象”,它不必拘泥于“真实”与“逼肖”,而是经过“意”的澄汰与陶冶之后,所上升到的“别有灵奇”的精神高度。
  历史地看,姜怡翔的枯笔花鸟可谓是传统美学浇灌出的时代花朵。
  其笔下的物象,是“立象尽意”的结果,如德国恩斯特·卡西尔所言,是“一种更丰富、更生动也更高于色彩实在的形象和一种更深邃的洞见”,是“形意互见”的精神之象。
  挑灯细读怡翔的作品,只觉满纸灵性挥洒、机趣盎然,其笔墨结构无不暗寓着纵意所如、境由心生之理,天地万象在此化解为点、线、面混杂交织的笔墨形式,幻化为率意超旷之境:或线条盘绕索纤,如《观春》;或墨色凝重沉郁,如《吹泡泡》;或线面结合而风神自运,如《荷欢图》;或似点非点、似线非线的混沌一片,如《暮色》;或笔墨块面与大片空白对比而生成的版画意趣,如《征途》。在其画面空间、物象的变幻、蹈厉之处,似有音符奔突跳跃其间,余响不绝,隐然斐亹画外。怡翔对画面的营构是刻意的,殚精竭虑的,但又分明隐含着“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由浪漫精神,可以说在随性中达到了匠心独运与安然自如的辩证统一。通读下来,我觉得怡翔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复归本我的过程,只有在那里,才能做到戛戛独造,别故而致新。
   ——节选自张晓凌《高简诗人意——姜怡翔的枯笔花鸟》

  作为当代实力派画家中的翘楚,姜怡翔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他骨子里流淌的就是绘画的细胞,这种艺术细胞赋予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使得他的画透露着写意气质和浪漫情怀。作为卓有影响力的画家,姜怡翔的画,有内涵,有品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他的画,格调是高古的、苍润的、朴拙的、健拔的,既有《二十四画品》之风,又有自由洒脱的当代审美情调,终归是他“以一驭万”美学思想的反映。作为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姜怡翔总结的中国画教学体系思想,使一大批青年画家从他那里受到了影响并各自发展,比如杨洁、焦永峰、杨广涛、李君明、郭子愚、张瑞文等等,这些青年画家在绘画界也开始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反映了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观赏姜怡翔的画,再读读他的美学思想,相信人们对于他营造的花鸟画精神会有个明确的认识。他的画,蕴含着一种内在激情和性格美,赋予描绘对象以积极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气神,充分展现出个人的艺术灵性与审美理念;他的画,体现了写意画的韵味,蕴含着写意画的朴拙气、阳刚气,又有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现代审美的意象气息,代表了当代画家的一种新思路、新探索。可以说,他的创作实践,为当代写意花鸟画的传承做出了成功探索。
  ——节选自张文忠《逸翮独翔——姜怡翔花鸟画的精神世界》

  百年以来,从吴昌硕到齐白石,再到许多知名或不太知名的花鸟画家,比如宋步云等,都有大量桃类题材作品。一些人物画家也常画“麻姑献寿”类题材,其作品中当然也少不了桃子。
  不过,所有借助桃子的献礼祝寿类作品,能如姜怡翔《百岁桃》那样在自己傲娇的粉红中透着贵气的,实在是绝无仅有。那种骨子里的贵气,在美学上的表现,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高贵,单纯,静穆,伟大,所有这些古希腊艺术的美学气质,都在姜怡翔笔下的一个桃子中呈现。其画面之简,不是简单,而是简单之中蕴有足以品味的丰富。
   ——节选自张渝《<百岁桃>——一个桃子的单纯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