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4日
案头画语
○ 张振学
张振学 《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 纸本设色 89cm×48cm 2017年

张振学 《醉秋》 纸本设色 76cm×42cm 2021年

张振学 《气从笔出有笔而方能用墨》 纸本设色 76cm×42cm 2019年

张振学 《秦岭松神》 纸本设色 89cm×48cm 2021年

  心存富贵,始轻钱财,浓尽而枯,淡则明心,外淡内浓为真富贵。
  艺术的实践过程就是形而上的抽象提取过程,抽象美感的成分越多,艺术的浓度越大,所以平面化、结构美感、简约化等都是抽象表现手法,千变万化,永无穷尽。
  诗是汉字语言的音乐性吟唱,画是笔墨形式的诗性表现,画面结构是深层次的诗意呈现,丘壑成于胸,情怀发于笔。
  静穆的伟大和生命的飞跃是艺术的两元之限,也是禅意的心灵状态。白云山头月,终南松下影。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中国画自宋元之后,遗形似而尚骨气,薄色彩而重笔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升华和进步,绝非落后或衰败……
  一味地模仿传统,外失自然,内乏灵性,又无笔法,既缺绚丽灿烂的色彩生机,又失雄浑清丽的笔墨能力,中国画成为了灰暗形式的空壳。
  色彩绚丽灿烂,自然浓丽清新,在现实生活的真诚体验中,表现时代精神的生机,创造中国画的真与诚。
  希望自己能逸能厚,能墨能彩,葆有中国古风,且具当今人文精神,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对物质世界所求甚少,他只需发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每天都成为他自己,纯粹地为了爱好去做一件事,终生不渝。
  借笔墨、借天地万物淘泳身心,获得精神自由,物我合一。
  西风万里雁阵来,五更霜月心徘徊。南院由我年年种,剪枝施肥自己来。老友送我商州石,老夫八十豪情在。塑形打磨玉成器,案头墙头尽开怀。
  胸中之山水妙在位置自如,自然之山水妙在天工所赐,梦中之山水妙在景象之变幻,画中之山水妙在笔墨之淋漓。
  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气象生而有之,无从学得,可以蒙养,终归有限。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充满灵性的过程,打破固有思维的同时,对已知规律进行重新组合,想象力的枯竭才是艺术发展的真正危机,只喊创新一点意义都没有。
  寄居曲江岸,方知日月长。落花随风去,高柳依斜阳。一枕清霜梦,半生冷断肠。地偏心自远,何必论短长。
  画不求工不求奇,天真烂漫是宗师。
  古意的内涵:一是生机勃勃的生命感,二是浑厚朴茂的朴拙感,三是高贵清肃的简约感。
  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天地有大美,大美而无言。
  有气才有势,有识才有度,有情才有韵,有趣才有味。
  北院修竹青烟霞,云绕屋转是我家。饮得秦岭黑河水,眼看齐璜诗题画。
  老眼昏花久朦胧,左看右看似梦中。故旧山河今犹在,余霞还如昨日红。
  老夫画竹不做摆,胸中豪气无处排。借用青竹气与节,左涂右抹为畅快。
  闲人无事空自忙,一卷“书屋”一炷香。不出门外才几日,秋叶塞满“南风窗”。
  无欲常教心似水,少言自觉气如虹。
  忽视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高度的追求,以真实反映为上,是人类文明退化的表现,艺术沦为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奴隶,科技泛滥,娱乐至死,何有艺术。重回历史的艺术追求,救赎只能从自己做起。
  大地山河衡有形,九霄蓝天浩无声。日月星辰行云外,仰卧楼台入梦中。
  终日寻春不见春,踏破曲江池头云。归来笑闻梅花香,春在枝头已十分。
  满眼汉江水,苍然终南山。来回百千里,寻思一瞬间。
  曲江白酒酽,老夫苍颜红。忘情山水间,乐在图画中。
  一流作品往往是在闲暇无聊时产生的,呕心沥血,有时往往一无所获,爱好和兴趣是取得成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