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4日
渐进中升华
○ 张振学
张振学 《白云清泉》 纸本设色 69cm×34cm 2020年

张振学 《白云门前收》 纸本设色 84cm×42cm 2020年

张振学 《越抽象就越靠近真实》 纸本设色 90cm×59cm 2017年

张振学 《画从来只是梦中的境象》 纸本设色 89cm×48cm 2017年

张振学 《积雨满秦山》 纸本设色 84cm×48cm 2017年

张振学 《万物造化意自深》 纸本设色 69cm×34cm 2021年

张振学 《春风春雨日日浓》 纸本设色 69cm×34cm 2018年

张振学 《汉中圣水寺》 纸本设色 69cm×34cm 2020年

张振学 《圣水寺》 纸本设色 75cm×42cm 2017年

张振学 《雨后树犹湿》 纸本设色 68cm×33cm 2019年

张振学 《得形体不如得笔法》 纸本设色 76cm×42cm 2017年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都在谈论着中国绘画如何走向现代的话题,都在渴望走入现代,一种理想境界已经感觉到了,然而怎样实现呢?
  首先中西绘画必须拉开距离,拉开距离的前提是对西方艺术的承认和了解,从而扬长避短,以中国画特有的长处取胜。西方绘画利用现代几何学(立体主义、几何形体)的发展,通过结构、构成来分解物象,进入抽象。中国画一直是通过简化、模糊对象来进入笔墨的抽象表现,中国艺术从古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一直是意象的,更近于艺术思维。它现在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不是不好,而是我们国力不强,所以必须保持中国画自我一极的纯净与高度。传统但不保守,而是本世纪以及下一世纪中国画坛的一种真正现代。但这不是现在,它需要几代天才艺术家的艰苦努力和实践才能达到。
  钻进传统是为要超越传统,对传统的反思是使传统转为现代的一种现实力量,曾经存在过的样式用现代的观点来反照,是非常新颖的。不必蔑视传统,它是活生生的存在,它是割舍不断的情怀。高山流水情难竭,贯通古今何以别,案头、心头,新旧非可等闲说。
  人格是重要的,只有画家的人格、才能及功力对等时,其作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而真挚的印象。画家身上没有“人”,他必然是个说谎者、伪善者。画家身上除了高尚,还应透露出一种博大、深沉的苦难气质,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所以他厌恶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厌恶炫耀、轻浮、做作、一味的闲雅,艺术的灵魂是他的精神归宿。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价值即是它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凡能有所成就的画家大都是文人学者,在读书做人上下大功夫,其作品才有品评的价值。清代方亨咸曰:“绘事,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
  必须与实用化的世俗拉开距离,艺术才能成为人们的星辰和参照,才能进入人的精神生命。艺术是一种创造,而不是表现,不是对现实的解释和反映,艺术是超越时空又烙满时空胎记的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因此只有超越世俗,超越通用价值体系,艺术才能重返自身。
  具体到作画,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以广博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法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径而成新格,终非大家气象。
  中国画的结构形式、笔墨语言以及色彩表现等形式很重要,要下大力气去提高、去完善,但它不是目的,不能搞形式主义,艺术是人道主义的,是人性,是人的感情的结晶,形式只是表达感情的语言。
  处理好画面中色彩的浓艳与格调的典雅、用笔的强悍与面貌的清新、气势的博大与刻画的深入、造型的朴拙与风格的自然,讲究天趣,做到淡然而天真,反对造作,讲求气象。画要画到使人肃然起敬,同时又感到很亲切,就是好画。
  中国绘画必须是在渐进中升华,画家个人探索的幅度应是宽的,纵观时空转移、潮流变幻,挚诚画家总是在艺术天地里遨游,凝聚过去的经历来铺筑个人的艺术道路,在可见的将来必然仍不懈地在既有中求突破、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