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3日
教子龙纹钮“敬胜怠”寿山石










  尺寸:7cm×4cm×8cm
  重量:465g
  乾隆皇帝早期所刻的“敬胜怠”教子龙纹钮,为寿山石质,印面呈椭圆形,长7厘米、宽4厘米、高8厘米。印面随形雕云龙纹,取苍龙教子之寓。椭圆形玺面为阳文篆书,刻“敬胜怠”,左右两旁饰以左右对称的卷尾螭龙纹。观其印文,这种具有汉印遗风的字、画结合形式,使印面富有动感,双龙捧三字篆书的布局格式,与雍正帝所刻的“为君难”宝玺具有一脉相承之意。按其材质、雕工,及《宝薮》中钤盖的位置,应与另两方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寿山石宝玺“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为组玺。
  “敬胜怠”一语出自《大戴礼记·武王践阼》,所言为历史上著名的“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故事。彼时,周武王初践大位,召集诸大臣,问简约而又能传之百世之道。诸臣不能答,唯师尚父(姜太公)答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也……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师尚父转述的是《丹书》之言:敬慎胜过惰怠就强盛,惰怠胜过敬慎就危亡;正义胜过贪欲就顺吉,贪欲胜过正义就凶险。敬慎则享万世。这就是简约而能传之百世之道。还说了“仁”的重要,如若不然,就会当世而亡。于是武王警惧起来,并在居住的周围以及各种用器上面,刻以儆戒自律的箴言警句。
  乾隆五年(1740年)时即有关于“敬胜怠”宝玺的使用记录,故其刻制应在乾隆即位初期。乾隆帝所拥有的玺印数量多达1800多方,堪称清代之首。根据《宝薮》的统计,其同样一个玺文的印章会有几十方,此宝玺所用的寿山石,也属乾隆玺印常用的材质,在乾隆帝所拥有的1800多方印中,寿山石刻制的宝玺有609方、青田石190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