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1日
帽子杂感
○ 张焕军
  一个冬天没离开过帽子。但凡出门,总要先把帽子扣在脑袋上,帽子成了不可或缺的物件。有天寒的原因,主要还是这些年毛发流失严重,谢顶了,大有成为“光明顶”的架势。有研究表明,人体近一半儿的热量是通过头顶散发出去的。如此,天冷了,除了添衣加袄外,出门戴帽子便成为了常态。
  帽子是寻常物件,功能与衣服类似,起遮阳、御寒之用。但与衣服相比两者又有区别。衣服是必需品,不穿不行;帽子因人而戴,全凭喜欢和需要,可戴可不戴。
  年少时喜欢戴帽子。确切地说,喜欢戴“军帽”。冬天,喜欢雷锋叔叔戴的那种样子的棉军帽,平日喜欢“绿军帽”。军帽使人精神,戴上有一种英武之气。那时,同龄的男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军帽”梦。大学毕业时,差一点成为一名军人,由于对改革大潮的向往,最终放弃了戴军帽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多少是个遗憾。
  后来发现,帽子的功能远不是年轻时所理解的那样。花色式样之多令人咋舌。眼花缭乱,不胜枚举。帽子除了本身具有的功能外,还有美妆需要,等等。再后来发现,帽子居然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成了不同职业、身份的象征。再后来还发现,帽子可以自己戴上,也可以他人给你戴上,还可以强加给你。大千世界,各种帽子满天飞,至于哪一顶才是你的,又有哪一顶才是合适的,少有人认真思考过。这是个问题。
  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玩核桃”。两个核桃随着手指的拨弄在手掌里打转儿,核桃的毛刺,以及核桃尖儿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掌心产生的挤压,导致相应的穴位受到刺激,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效果如同按摩。在各种把玩的核桃品种当中,有一种叫“官帽”。“官帽”边线宽大匀称,忽闪着,好似唐、宋时期官员帽子两侧的帽翅,其得名也是由此而来。
  据说,“官帽”的价格较别的品种要略高一些。无独有偶,在仿古家具中,有一种椅子也叫“官帽”,是明代家具式样中椅子的代表。高高的椅背,最上端的横杆部分,不仅要向外多伸出一些,而且两端微微向上翘起。恰恰是这翘起的两端意味着权力的至高无上。由此可以看出,“官帽”是社会认可的帽子。其他的帽子与其相比就要逊色多了。“官帽”这种具备了有形与无形功能的帽子,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身份权力的化身。
  “官帽”也有大小之分,用俗话说,隐含的含金量不同。别的不说,单就帽子而言,“官帽”大的人,可以给低于他的人戴帽子,至于戴得合适不合适,只有他们之间知道。由于低级权力“官帽”的人的帽子总是被高于自己的人戴上去的,这就导致了“官帽”有了利益交换的价值。其实,世俗中,“官帽”的功能被无限放大了,何止只是官员的“官帽”一种呢?凡是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官帽”便会无孔不入,从官阶职务到技术职称。至于公平与否,还是那句老话,“官大一级压死人。”话语权重要。
  说来说去,还是平民百姓的帽子好,戴上摘下由己。只是这种帽子越来越不受待见。想起某首歌曲,隐约记得几句歌词,大意是:妈妈,那顶旧草帽是我唯一珍爱的无价之宝。但我们已经失去,没有人再能找回来,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