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细雨不绝如缕地下着,雨脚淅淅沥沥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国庆节的10月3日一直下到5日,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平日里清澈见底的峒峪河,由于来自上游的山洪和汇集一河两岸庄稼地里的雨水,也陡然变得像“小黄河”一样,金黄色的泥水咆哮翻滚着冲进下游的灞河,我站立在峒峪河畔观察着这奔腾的洪水,思绪回到了40年前……
记得40年前,我正在峒峪村南庙的峒峪学校上初中二年级。当时峒峪学校建在峒峪村南的一座古庙的地基上,靠近峒峪河的古庙改建为学校的教室。我刚满8岁时就被大哥手牵手带到峒峪学校报名上一年级。
记得峒峪学校的大门朝西开,整个学校呈四四方方的正方形,西高东低,学校有两个小操场,位于学校大门外西侧操场安装了一副篮球架,篮球架呈南北竖立,差不多就是一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我从小就喜欢打篮球,最喜欢“三步上篮”,而且十有八九能够投进球,但这前提是不能有人挡球。如果遇到同学挡球,保准会丢篮球的。我的小学同学刘宇中是打篮球的高手,我这“三步上篮”技术还是他教会的。
40多年前的峒峪学校是相对简陋的,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课桌是用砖头垒起两个墩子上面搭一个木板,凳子是从自家带来的小板凳。到我上初中时,教室的条件就改善了,学生们终于有了木头课桌、木头板凳。
岁月留痕点滴难忘,岁月悠悠感恩母校。曾给我上过课的老师有:语文老师李安静、朱育生、刘芬苗,数学老师王养奇、刘云奇,政治老师刘康西、英语老师孙心灵、物理老师孙忠书、地理老师周建民、历史老师王维刚、音乐老师李哲林、化学老师王养奇,当时学校校长孙吉轩。衷心感恩感谢这些启蒙老师,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教学条件下用知识的琼浆哺育了我们如饥似渴的身体,让我们在知识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由于教学制度改革,后来峒峪学校被撤销了。但是从峒峪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和各类人才是相当可观的。孙新科、李建昌、孙立功、孙立强、李秀丽、李养盟、李启、刘立峰、孙少峰等等,多达上百名。
时代在变迁,弹指一挥间。曾经土坯房的峒峪村,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新建的二层或三层、四层的楼房。国庆节长假返乡,但见家家户户门前停放着崭新的小汽车或者电动摩托车,峒峪河也变成了峒峪河风景区,昔日泥泞不堪的进村道路变成了两辆汽车轻松会车的柏油马路。只是条件变得更好了,我的至亲至爱的父亲、母亲不在了!
秋雨绵绵不绝如缕,无限思念萦绕心头。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就长眠在峒峪岭的墓园里,不知道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得可好?吾土吾民,父老乡亲。这里有许多和我割舍不下的生命的元素和信息!巍巍大秦岭,滔滔灞河水,高耸笔架山,涓涓峒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