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3日
北京寄来一本书
○ 周养俊
  收到北京寄来的一本书,书名《美丽的选择》,寄书者即书的作者,全国著名出版家、作家何启治先生。
  捧着这本精美的书凝视了许久,我才翻到了书的扉页上,扉页上有何启治先生苍劲有力的签字。
  何启治先生原为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杂志主编、《中华文学选刊》主编。我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是长篇小说《白鹿原》的责任编辑,和陈忠实先生一起接受过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六月中旬一天下午,我正在参加一个会议,邢小利先生给我打电话,说陈忠实老师请我吃晚饭,我诚惶诚恐,虽有要事办理却不敢谢绝。小利说得很清楚,是陈忠实老师要感谢我,因为我帮他给何启治先生买了两张西安至延安、延安到北京的火车票。
  何启治先生是专程到西安看望陈忠实和白鹿原的,去延安时遇到了困难。邢小利先生是我乡友,又是我的朋友,关系很好,就把我推荐给陈忠实老师,使我有了一次为著名大作家们服务的机会。
  代售火车票是邮政局新开办的业务,作为在邮政系统工作的我,买几张火车票确实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对于陈忠实先生来说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也许是他们不经常买火车票,也许是这一段时间火车票确实不好买。陈忠实先生和何启治先生都很感谢我,两个人几乎同时端起酒杯向我致谢。我慌了神,急忙端起酒杯应对,额头上很快有了密密的汗珠。
  我说买火车票是小事儿,很简单。
  陈忠实、何启治先生都说谈何容易,买了西安去延安的,又买延安到北京的,那要跑多少路、费多少事呀!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计算的,但有一点能肯定,那就是买这几张火车票困难太大了!
  感谢话说了后,他们就开始讨论文学。我再无话可说,认真听他们交谈着,因为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是太重要了。
  他们谈中国文学创作,谈茅盾文学奖的评比,谈《古船》《大国之魂》《白鹿原》等几部著作的出版,何启治先生还谈了他这次到陕西的收获和感想,说到高兴处声音很高,看样子挺激动的。
  何启治先生是广东龙川县人,1936年9月生于香港,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旋即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直到1999年退休,又同时返聘到2003年,才完全离开工作岗位。何启治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四十多年,自始至终以“伺候好”“文学巨人”为光荣责任。张炜的《古船》、邓贤的《大国之魂》、陈忠实的《白鹿原》从编辑到出版,都经历了一个有故事的过程。何启治先生排除私心杂念,坚持实事求是,以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手中的作品,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位优秀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
  何启治先生是《白鹿原》的组稿人、终审人和责任编辑。从1992年早春发现《白鹿原》,认可《白鹿原》到出版《白鹿原》,再到1997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何启治先生写下了《欣喜、理解、企盼》《永远的白鹿原》《<白鹿原>档案》《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等近十篇文章,累计有好几万字。
  何启治先生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坚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都有“美丽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做事认真,很讲原则。
  何启治先生还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他在《美丽的选择》的“代自序”中专门写了“无怨无悔,愧则有之”来反思自己人生道路上个别不足和遗憾,使得何启治先生的形象更加令人尊敬。
  晚饭结束时,何启治老师要了我的地址,说要寄一本书给我。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何老师的书。
  捧着何启治老师的书,我想起了年初的一件事情。一位外省著名作家来西安,通过西安的一位文学朋友找到我,要我帮他宣传销售其主编的一本文学刊物。因为我喜欢这位作家的作品,又因为有文学朋友介绍,我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为其做了许多工作。这位作家很感动,也很激动,临别时非要我留下地址和通讯方式,说他回家后马上把他的代表作寄给我。可是那日以后我再也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半年时间过去了,没见到书的影子。我知道,大人物、名人一般都很忙,忙了有可能就会忘掉许多事情,说过的话也可能一转身就会忘掉了,所以,何启治老师说他要寄书给我的时候我可是真的没当一回事儿,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他的大作竟到了我的手上。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祖父,一位老农民的话: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要看他说的怎么样,关键要看他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