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6日
择名家著述 汇金石集萃 ——《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述评
○ 陈 楠


  陕西金石研究在金石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关中又是周秦汉唐定都地,商周青铜器、秦汉瓦当、唐代昭陵、宋代碑林碑石等,汇集了一大批珍贵的金石文献。金石学在北宋兴起成为专门之学,此后陕西一直是备受金石学家青睐的一方宝地。尤其到了清代,金石研究成果蔚为可观,其中专论陕西金石者有数十部,很多综论性著作中也对陕西金石多有讨论。清代金石学著作体例亦更臻完善,既有存目、录文、摹图、摹字等环节的材料整理,又有通过题跋方式从内容上进行经、史、小学、义例等方面的考订阐发;既有专门研究,又有通论;既有地域研究之分,又有全面总括。
  《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集合了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以来陕西学者对陕西金石的研究成果十种,包括林侗《唐昭陵石迹考略》、林佶《汉甘泉宫瓦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秦汉瓦图记》、毕沅《关中金石记》《秦汉瓦当图》、张埙《吉金贞石录》、程敦《秦汉瓦当文字》、钱坫《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并收录黄本骥《隋唐石刻拾遗》以做增补。所选著作皆有显著的代表性,作者多为清代著名学者,如林氏兄弟(林侗、林佶)、毕沅、张埙、钱坫等,其学术思想异彩纷呈,治学各有特点又都十分严谨。每种著作皆有其独特价值,在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秦汉瓦图记》是首部瓦当研究著作,《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为首部镜铭专书,在学术史上都极富开创性意义。这些著作研究范围涉及了金石研究的各个领域,有的针对碑石,有的研究瓦当,有的专注于吉金,有的侧重经史考据,有的侧重古文字研究。这十种基本上代表了清代陕西金石研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而在选定这十种之后增补进的《隋唐石刻拾遗》是黄本骥在毕沅《关中金石记》基础之上按图索骥,遍访其所记,又访得若干种新近出土的碑石,于是他将其中隋唐石刻共七十四种,备录原文,略加考按,分为上下二卷,而成《隋唐石刻拾遗》一书。《隋唐石刻拾遗》大多数照录全文,黄本骥的考论涉及史实、避讳、地理、文字、文章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
  在金石学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的当下,保护地方文献,并挖掘地方文献价值,亟需将这些至今没有整理本且缺乏深度研究的著作进行点校整理。《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十一部著作进行点校整理,为继续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整理本。如《唐昭陵石迹考略》的版本选择上,存世主要有五种:(1)嘉庆二十一年(1816)冯缙陶舫刻本。此本乃冯缙据陈寿祺藏本校刊,每卷卷次下题“侯官林侗于野纂辑,冯缙笏軿甫校刊”,为此书现存最早的版本。(2)道光四年(1824)叶梦龙喜闻过斋刻本。此本乃叶氏据伊秉绶所藏——翁方纲手抄删定本所校刊,保留了几则翁方纲校语。(3)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此本据伍崇耀云,因叶梦龙本舛误甚多,乃据曾钊藏本校定刊刻,实任其事者为谭莹。(4)光绪十七年(1891)《观自得斋丛书》本。此本乃出叶梦龙本。(5)《丛书集成初编》本,乃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整理者精心选择以冯缙刻本为底本,以叶梦龙刻本、伍崇耀刻本为校本,力求严谨。
  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而对作者生平、思想,尤其是其在陕西的金石活动进行细致考订,对其金石学成就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对其著作的成书过程、版本、史料价值等做全面研究。例如自云“夙有金石之癖”的《雍州金石记》著者朱枫,他熟悉欧、赵等宋人金石著作,以及近人顾炎武、朱彝尊、林侗等人的金石研究和收藏,对各家得失了然于心。自己也有意收藏,但是由于“僻处海隅”,远离金石出土最多的秦地,遥莫能致。因此,在陕“迟留十载”,为他搜访金石文字提供了极大便利,让他得偿夙愿。《雍州金石记》虽其成书略早,却不大为人关注。虽然已有学者对此书加以利用,但是这种利用还远远不够,大多数相关著作都很少提及此书,很多集成类著作对于《雍州金石记》所载相当一部分不见于他书的碑石,都没有收录。因此,对此类著作点校整理之后,今后可以做进一步研究,使其能够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具体整理的过程中,因为十一部著作各有风格,不强求统一,而是使其呈现自然圆融的状态,但在细节处理上,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著者用心甚多,例如保留了对古籍原貌的最大尊重,大凡与底本文字歧异而两通者,均保持原文不变,异文出校。与校文看似关联不甚紧密而确有价值者,作者亦随校文列出。另外,原文中难解之处,作者也细加斟酌,按语说明。
  例如,《关中金石记》所录很多碑刻今已漫漶不存,多数为首次著录,虽然大多为后出之《金石萃编》全文收录,且后出转精,后者例来被视为清代金石学集大成的著作,向为后人所重,对于保存史料为功更大,但仔细比对两书所录同一碑刻,多有文字相异之处。如《汉中太守鄐君开石门道碑》,今存碑已多处漫漶不清。作者一百余字中,《关中金石记》与《金石萃编》所录有五处文字不同,有的是字形接近,有的则差异很大,如《关中金石记》所录“部掾治級王宏史、荀茂、张宇、韩岑第其功作”句,“其”字《金石萃编》录作“典”;“九”字《金石萃编》录作“八”。因原刻已漫漶,两书所录都很有校勘价值。对于此类异文,作者均做了详细校勘。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将康熙至道光年间,陕西金石学由复兴至繁荣阶段的发展脉络勾勒出来,使学界了解其价值所在,以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清代陕西金石学著作十种》的出版,使能代表陕西金石研究最高成就的这些著作集结成册,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金石研究者和金石爱好者面前。不仅填补了金石学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也为丰富陕西文化,乃至丰富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