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服饰传递文化自信
12月11日,高翔在COP15中国角举行的一场边会上发言 中新社记者余瑞冬/摄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场中,一位身着明制汉服出现在不同场合的青年参会者引起了记者注意。他叫高翔,是这次大会中国代表团的谈判代表之一。高翔表示,自己穿上汉服参会,既可对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拉近与各方谈判代表之间的亲近感。这样做的反响“非常好”。(12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如今,在城市公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穿汉服拍照的年轻游客,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年轻一代的文化诉求相契合,由此催生了从汉服制造,到以汉服为中心的古风文旅活动,这些都使得汉服不再是干巴巴的历史资源,也不再是与现代生活相脱节的古代传统服饰,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生活中,并被赋予现代生活理念的流行时尚,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再造。特别是,中国年轻的学者高翔,穿着汉服走上谈判桌,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对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引起“非常好”的反响。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天猫购买汉服的消费者达到2000万人,未来汉服的潜在消费者将超过4亿人。事实上,汉服热的悄然兴起,其初衷是与产业无关的。近年来,从专家、学者、大学生,到普通市民,均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汉服文化的复兴。与此同时,汉服爱好者们自发形成的社团,也在日渐壮大。比如,北京汉服协会2009年成立时,参加活动的只有几十个人,目前注册会员已有1000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自内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眼里,每一件精美的汉服背后,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千年的美学内涵。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却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短视、浮躁、缺乏诚信、媚俗等行为大行其道,这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不无关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传统中华文化伦理、价值观、审美观,虽然根系发达,但落叶凋零。传统文化的长期缺位,使中国正面临着文化断层的危险。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人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减弱;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由此表现出来的泛物质化的思潮,以及功利化的浮躁心态,严重削弱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向往和追求。可见,汉服走进百姓生活,实为传统文化的回归。
换言之,高翔穿着汉服走上谈判桌,让传统服饰传递文化自信。汉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模糊概念,变成了如今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且迅速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与现代生活日渐和谐共存,并开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特别是,从大视野来看,重建民族自尊、弘扬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成为人们参与推广汉服文化的初衷,表现出了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真诚敬意和复兴的坚定决心。
作者:张西流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