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9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两项活动入选“非遗三进”优秀案例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触摸历史 创新传承”——非遗融合创新与传承发展优秀案例及作品征集活动评审会圆满落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报送的“西安天天有秦腔”“秦腔进校园”两项演出实践活动入选“非遗三进”优秀案例,为陕西非遗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非遗三进”指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实践活动,是非遗项目普及、宣传、传播、传承的重要途径。作为秦腔、眉户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非遗保护与传承纳入工作全局,坚持“戏为人民演”的原则,常年开展进社区、进校园实践活动。
  其中,“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开始于2007年10月,以省戏曲研究院剧场为依托,以“经典性剧目,高水平演出,公益性票价”为定位,已有序运行15年,演出逾4000场。这一活动让最广大的市民群众与外地游客共享陕西文化建设成果,有效地促进了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的活态传承与传播。
  作为秦腔保护传承的先行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2012年开始将“秦腔进校园”作为工作重点,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常态化教学、开设选修课、组建秦腔社团、创新表演剧目、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丰富多样的手段,将秦腔艺术普及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贴近学生年龄、贴近校园文化,让校园教育与秦腔艺术同行共向,形成协同育人模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三秦大地的秦腔艺术更是这一方水土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继续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做好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以优质演出做好活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