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钟梦婕)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全国66个案例上榜,其中陕西3个案例入选。公示时间截止12月16日。
陕西入选的案例分别是新明泥塑非遗工坊“凤翔泥塑:‘泥耍货’变身‘聚宝盆’”、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非遗工坊“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非遗工坊“洛南草编:小草编闯出大市场”。
据了解,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是开展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带动当地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在脱贫攻坚期间,各地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原国家级贫困县建设了近100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这些工坊是当地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展示展销活动,在带动人民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了《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