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8时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上,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升国旗和下半旗仪式。
纪念馆广场中央巨大黑色墙上,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白字。三位仪仗兵一位执旗两位护旗,从纪念馆的史料馆前,沿着广场的石板路行进至国旗杆下,国旗升至顶端之后,停留数秒然后缓缓下降至距离顶端三分之一处。今天以下半旗的最高礼仪向85年前的浩劫中失去生命的同胞,表达深深的哀思。
85年过去了,南京城墙上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江东门“万人坑”的累累白骨尚在,但再多的文字也难以真正记录大屠杀发生时的悲惨与残酷。2014年到2022年,每年都有大屠杀幸存老人去世,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的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4位。12月13日上午10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同时,还在十余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等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同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12月13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恢复开馆首日,该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现场人员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独立自由勋章”浮雕前,抗战馆工作人员和市民代表手持鲜花为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默哀并献花,以此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副书记董立新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献花仪式,目的是要铭记这段国破人亡的惨痛历史,谴责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缅怀无辜遇难的同胞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传递和平发展的信念和力量。
当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多家抗战类纪念馆在线上、线下全天同步开展“铭记勿忘 砥砺奋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活动,以此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据央视新闻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2000余件战争遗物首次展出
12月13日,历时70天完成改陈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重新面向民众开放。此次改陈主要是将2015年至今,通过“跨国取证”、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新获取的罪证史料、新发现的罪证文物和新的学术成果,充实到基本陈列的展陈中,使立体的罪证链条更厚实、更权威。改陈新增罪证文物2862件、新增罪证史料23000页、新增对731部队原队员跨国取证的影像资料810分钟。
据了解,通过考古挖掘,2000余件战争遗物在此次改陈后首次大规模展出,这些新罪证文物也是日本侵略者毁灭犯罪证据的直接证据。此外,731部队留守名簿也首次展出,名簿详细记录了731部队总体规模、职级军阶、人员构成等信息。专家表示,此次新展出的罪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至少有3000人在这里被用于人体实验。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