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3日
路上的秋色
○ 郭学谦
  深秋,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为了帮朋友买到一些品质较好的白水红富士,我和英子专程去了一趟收水。从县城出发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下到铁牛河沟,沿途柳树上的叶子还没怎么落下,连发黄的树叶也不多见。但杨树和洋槐树的叶子却已落了一地。
  再往前行,就完全忘记了此行的目的,我们离开了去收水的路,顺着李家塬的方向一路向前,再前行就连坐车都不愿意了。
  车停在路边,我们步行往上走。公路两边,虽从远处看多半是色彩斑斓的树木,而近看,却能发现一处一处一汪一汪的绿色,那是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和叫不上名字的小叶树。路边的酸枣吸引了我们,酸枣的叶子长得很密,酸枣隐藏在里边。这些小小的酸枣已经干透,暗红甚至是黑红的。我和英子尽力去够,因在崖边,并不顺利,即使我们手拉着手,把身子放到最低也没能够得几颗。一拿到手里,英子也不介意公路边的污染,稍微擦一擦就吃了一颗。剩余的就如同珍宝一样,要带回去给孩子。她越觉得珍贵,我就越觉得此行的目的要改变了。我顺着路牙曲曲折折向上,近看、远看,细细地寻,也未再见一棵结着果的酸枣树。
  终于看到了李家塬的村牌,而进村的路被一堆土挡着,我们就扭头下坡。这段路在山的背面,很是阴凉。两侧的崖壁都非常陡峭,尤其内侧如同修路时斩开一样,像厚厚的墙壁。这墙壁上竟长满了叫不上名字的苔藓,褐绿色的,厚厚一层,正显示着它的生机和魅力,又如同铺成的毯子。这条毯子成了我们照相的背景,我们长时间地驻足,用手摸,用背靠,摆各种姿势,想各种美好。
  往下走,快到拐弯的时候,又发现了很多小花。天哪!这么多,这么美。当我刻意去看这花的时候才发现,连同刚才走过的地方,连同刚才近看、远看、细细追寻酸枣的地方,都有这些小花。它们竟然是那么灿烂、那么美丽,有亮黄色的野菊花,有深紫色的紫菀花,花朵都很小,都是菊科的,但香味浓烈,与这萧瑟之秋形成鲜明对比。
  花很小,让我想到了袁枚的诗歌《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正是这些小花的青春。它们把积攒了好久的力量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它们的释放或许需要更多的热量,需要更多的勇气,需要更多的自信。它们比牡丹之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又情不自禁地背诵起了苏轼的《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这与元稹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大概是相同的境界,也正是这些小花引得我要写这篇文章。心中所思所想难以一言而尽,只留作永恒的记忆,以美好来人,以温暖过往,以鼓励未来。
  我们的行程被彻底改变了。最繁茂、最鲜艳的一丛野菊花就在眼前了。它们长在布满青苔的崖壁上,只是在青苔没有布满的一小片天地就潇潇洒洒地长出了一大丛,叶子深绿色,绿得干净清爽,黄色的小菊花,挨挨挤挤、密密麻麻,似有万千朵,一朵一朵,花瓣分明、色彩明亮,独立而干脆,都显示着青春的力量、向上的精神。好神奇啊,这是在背阴中长出来的,太阳给它的光照少之又少,而它竟然一点都不辜负,长成了这样的一种境界。走近它,它几乎就在我的头顶了。在这一丛鲜艳的菊花下边,竟然还有一小丛动人的紫色小花,它们也在独自成长着,不管不顾,不吵不闹,不停不歇。这是紫菀花,虽然刚才已经看到,但是这里的却更加动人、更加美好。
  我们彻底停了下来,就在岩壁下,就在野菊花和紫菀花下,就在铺满绿的、黄的、红的落叶的道路上,长久地停留,慢慢地欣赏着、赞叹着,忘记了所有烦恼和惊喜,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一直等到太阳落下,我们带着对这些美景的赞叹,带着未曾买到苹果的遗憾,在夕阳的余晖里,与这易得却实在难得的秋色一道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