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2日
洞见
多放几粒花生碎
○ 贾军
  前几日一个清晨,我到小区附近的一个小饭店吃早餐。这家店开张半年有余,经常顾客盈门。这是汉中一家面皮连锁店:红油调料中浸润着白玉般冒着热气的面皮,加上晶莹剔透的豆芽,让人顿生食欲。与众不同的还有,这份面皮里多放了几粒油炸花生碎。一口下去,顿觉满嘴生香,刹那间就明白了店铺顾客盈门的原因。
  小吃中多放了几粒花生碎,看似普通,实则不简单,是用心经营的结果。我们生活中和工作中都需要有“多放几粒花生碎”的思维。
  做生意需要有“多放几粒花生碎”的意识。同样是小吃,有人食客盈门,有人门可罗雀,生意惨淡。究其根源,就是看你是不是用心经营。前几年在四川广元旅游,一家小吃店的面皮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面皮上放了榨菜末、黄瓜丁、一大勺花生碎。吃在嘴里,香脆爽辣的多重味觉同时涌上舌面,如同欣赏味觉交响乐,在咸酸辣麻各种调料的伴奏下,花生醇香味这一主旋律显得分外独特。不用说,这家生意非常火爆。
  记忆中还有一个反例,前几年我经常去的一家小吃店,稀饭中米粒少得可以数清。在素有鱼米之乡的陕南,咋能把稀饭做成这样?我给店家建议多加点米,再放上豆浆。不出所料,新稀饭引来不少顾客。可好景不长,我发现他们的面皮竟然少了分量。原来,老板看人多生意好,就悄悄把整张切好的面皮挑去一绺,这样估计原本五碗面皮就能卖出六碗来!我不得不佩服老板的“精明”。毋庸置疑,我再也没有去过这家店。
  在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想在自己的行业立稳脚跟,就必须诚信经营,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是自断财路。试想,一碗饭多放了一毛钱的食材,却让大多数人感受到与众不同,让人吃得饱一些、香一些,形成特色,客源自然就越来越多,生意还用愁吗?所以说,生意好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商家自己的态度决定的。
  当然,食品行业做出特色不是投机取巧,要实实在在按行业规范做事,要经得起时间和法律的考量。之前媒体上曝光的那些在辣椒调料里加罂粟壳、在米浆里加食用胶的歪门邪道,都已经自食恶果。
  几粒花生碎还让我想到工作创新。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统筹策划,就如同店家在面皮上放花生碎来抓住食客。搞行政管理服务的,就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工作的性质,体谅群众难处,把握好工作的尺度,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路,加快办事效率。我们搞招商引资和项目策划更需要有替客户着想的思维,尽最大努力消除人为障碍。同时一定要弄清楚自己面临的形势,自己拥有哪些资源条件,需要在哪方面发力,只有弄明白了自己的短板,在工作中才会扬长补短,不断做到自我提升。
  我们经常说工作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出击。如果在工作上用心策划出“花生碎”一样的好思路,那工作何愁干不好?我们发现,人一旦干工作有了主动意识,就很有可能占得先机。因为在任何新工作中,大家都是小白状态,也容易策划出新点子和思路,率先形成工作特色,成为行业的领跑者。记得在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中,很多镇村干部说群众居住分散,集中活动很难搞,纷纷驻足观望。经过思考,我们策划打出“文艺+扶志扶智”组合拳。文工团在农闲时进村表演文艺节目中,邀请洋县“励志民星”吴成敏、杨茹侠等人宣讲个人脱贫故事,加入扶贫政策抢答赛,现场奖励洗衣粉、肥皂等小生活用品。我记得在龙亭镇黄索溪村开展活动,虽然是夜晚,村委会里人山人海,群众都抢着回答问题,甚至在会后要了联系电话。一年下来,我们探索出“讲评亮帮”扶志扶智工作法,受到省市各级的肯定。
  当然,工作中的特色创新绝对不是花力气搞形式主义、搞“内卷”,如果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弄到做表面文章上,走过场,那就是浪费、是失责渎职。创新的目的是要实实在在推进当前的工作,优化工作机制,解决阻碍工作进展的瓶颈,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
  几粒花生碎,看着平常,用到妙处就是金点子,就是突破口。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多放几粒花生碎”的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