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秦巴腹地,青山绿水层林尽染,红叶遍布安康的群山,汉水悠悠流淌着千年古韵,丹青画卷道不尽人间芳华。
此刻,都市早已入梦。梦醒时分,我聆听着海茵老师朗诵的配乐散文《那碗手工搓搓面》,满眼泪光。
而海茵老师所朗诵的是我纪念老父亲生前的文章,听着她那熟悉亲切而又满含深情的声音,我心潮澎湃,往事历历在目。
2022年9月2日傍晚5时57分,电话响了,是海茵老师打来的,正与众友“天马行空”的我忙歉意起身到屋外。
海茵老师是享誉省内外“德艺双馨”的著名演播艺术家,虽说退休多年,但她依然钟爱播音事业,热心培养新人和社会公益活动。她已年过七旬,比我母亲小两岁,但40多年来,和蔼与慈祥的海茵老师在我内心和母亲一样可亲、可敬。
熟悉亲切而温和的声音让我激动万分,海茵老师在电话里说,想就我的稿子里有些地方与我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修改一下。因为要朗诵,书面语与口语是有差别的,而且她读了好多次,有个别地方拗口甚至重复。
我这才知道,这么多年来,海茵老师养成了几十年的工作习惯,在朗诵前没有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或授权,她是不会随便去改动的。这种工作、治学严谨的态度深深震撼着我,对她更加肃然起敬。
“转眼间就是清明节。我又一次想起了故去多年的父亲,彻夜难眠。从父亲去世的那一瞬开始,人到中年的我,便陷入无法言表的悲痛之中。”海茵老师通过电话朗诵我稿子的开头,她建议将“我又一次想起了故去的父亲”中“一次”去掉,句意不变文字更简洁凝练,接着,她试着将改过的文字又朗诵了一次,语感顿时明朗清晰了许多。
海茵老师继续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我的文字,“直至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过后,这种生死两茫茫的痛才被我按在心底,深深地藏了起来,但对父亲的思念犹如沉在水底那无穷尽的细沙碎石,哪怕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儿,也会让这些细沙碎石瞬间泛起,激荡着我人生的河流……”
人生最悲痛的就是与至亲至爱的人生死两茫茫,海茵老师读懂了文章,更读懂了我内心的痛和遗憾。
她建议在“按”的前面加一个“强”字,就会将这种残酷的现实与情感上的痛与生活还要继续的理念形成强烈的反差,更能打动人,这句话就变成了:“这种生死两茫茫的痛才被我强按在心底,深深地藏了起来……”
海茵老师特意将她认为需要和商量修改的地方标记起来。老师边读我边听,感受着文字修改前后所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言张力和感染力。
就这样,70多岁的海茵老师逐字逐句在读,当“学生”的50岁的我是逐字逐句在斟酌。征得我同意后,海茵老师这才逐一将标记的所有地方修改完毕。
不觉中时间已过去了30多分钟。海茵老师的细心、爱心和耐心犹如寒冬里的火炉温暖着我,这份感动和温暖令我刻骨铭心。她认真、严谨和敬业的态度让我更加敬佩……
“小伙子你很不错,继续加油!”那天通话结束前,海茵老师此番话依然回响在我耳畔,时刻给我温暖,给我力量!
尽管我已过知天命之年,但在海茵老师的眼里,我仍是当年那个痴迷广播的孩子。她就像我的母亲,无论我年龄多么大,依然是她疼爱的孩子!
作家席绢在《相思不曾闲》曾说,生命中的缘分,向来是由许多的不经意拼凑而成,也让模糊的印象逐渐镌镂上心头,鲜明得不能忽视。
是啊。这种缘分也许是冥冥之中上苍赐予我的特殊礼物,难道这不正是在茫茫人海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善缘么?
感念岁月,感念茫茫人海中的缘分,让我有幸遇到蕙质兰心的海茵老师,宛如人生灯塔指引着我前进。
感谢岁月,感谢海茵老师,让我走进了知识宝藏的大门,遇到了良师益友般的海茵老师,帮我打开智慧之门,让我看到了精彩世界,召唤我为了梦想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台,教导我一路向善、向上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