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漫作品层出不穷,当观众习惯于“屌丝逆袭成英雄”的故事节奏、圆满结局的故事发展时,孙鹏导演的一部《雄狮少年》给观众“自以为是”的观感带来了逆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现实与浪漫。
作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雄狮少年》在东方意蕴审美下,一改国漫对神话与寓言等题材的运用,将电影题材聚焦于“普通人”,落脚于现实社会,挖掘人物与时代的共鸣,以“舞狮”这一传统文化为电影基调,在现实主义中进行着浪漫诠释,讲述了一个现实题材的励志故事。
《雄狮少年》以岭南文化为主题,讲述了阿娟、阿猫与阿狗三位小镇青年组成舞狮小队,在咸鱼强哥的带领下,三人坚持不懈,努力实现从“病猫”到“雄狮”的转变,传递出“勇敢追梦,人人都是雄狮”的创作理念。
导演孙鹏曾说到,在创作《雄狮少年》时,自己和剧组曾多次去村里采风,其目的就是为在电影中真实地展现岭南当地的地域特色,让电影更具现实化与生活化的表达。在电影开头就可以看到,村镇的房屋与街道、人物的衣着、热闹的集市与祠堂等各种生活化的场景在电影中一一展现,为电影覆上一层现实感,不由得让人对岭南特色文化产生一种沉浸式的真实感知。还有电影中所展现的乡土习俗与民间信仰等人文景观、红木棉与香樟树等植物、舞狮的特色文化都为电影打上了鲜明的岭南烙印,配以柔和旖旎的色彩,十分唯美,电影的叙事张力直接拉满。
如果说电影前半部分是阿娟冲出现实桎梏的正面展现,而后半部分则是阿娟命运的悲欢书写。随着阿娟父亲意外事故的发生,阿娟不得不放弃心中梦想,独自一人外出承担养家重任。在大城市中的他,住在下下铺,为了生计奔波。然而在高耸林立的建筑下,仍有少年戴着狮头腾跳旋转,在理想的感召下寻求温暖的安慰;摩肩接踵的路途,少年仍义无反顾地奔向前方,将绝望转化为希望,即使心酸,也暖意并存。现实的冷酷没有将其击败,在苦难生活的彷徨中,阿娟心中的鼓点始终没有停止。面对不可逾越的“擎天柱”,阿娟努力证明着自己是一只雄狮,于是阿娟奋力一跃,雄狮腾空,令人心潮澎湃。即使最后没有登上那根“擎天柱”,但其狮头已毅然立于其上,并在比赛中赢得所有人的掌声,收获了来自生活历练后的坚定信念。
影片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电影结局一反观众对于“大团圆”的期待,导演采用叙事上的留白,给予观众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与彩蛋。这帮留守少年从一无所有到最终站在“舞狮”的领奖台,似乎会永远向前的少年们,却踏上去上海的务工行程,各自回到自己生活的轨道。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却为故事留下悠长的余韵。电影并非展现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英雄不一定是上天入地,或许也可能是平凡的我们,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呢!
这部电影从现实出发,主人公具有留守儿童、小镇青年、进城务工者多重身份,消解了以往动画电影的“英雄”情结,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在现实主义探索上的破圈之作。这也为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中国动画创作者可以将关注视角放置于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立足于当代的电影美学,挖掘时代与现实的共性,将动画形式与现实表达相结合,努力打造出具有时代性、现实特色的中国动画电影。(作者系西部电影艺术与文化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