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9日
家校社协同,让亲子阅读有温度
    大学南路小学二年级“我和动物交朋友”亲子读书会

    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父亲的爱”读书会上,父女一起分享读书心得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2022年4月23日,他在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亲子阅读无疑是一种带有教育性、传承性、指引性的阅读方式,更让我们从书中汲取到更多的“温情”。家长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阅读?家校如何选择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目?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亲子阅读的一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多所学校,采访了多位名师,看他们在工作中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阅读的。

   幼儿阶段阅读习惯如何养成
  针对孩子阅读环境的问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一幼儿园园长李雯认为:为孩子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是进行家庭阅读的基础。例如小书房、阅读区等,定期添置、更换书籍,保证有一个舒适的亲子阅读环境。主动鼓励幼儿进行阅读,保证一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等。由于3—6岁的幼儿本身处于活泼好动、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阶段,如果在阅读过程中环境吵闹,很难
  集中注意力,因此家长要在幼儿阅读过程中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幼儿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沉浸在书本当中。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与幼儿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长期致力于亲子阅读的西安经开一小张芳老师认为:亲子阅读要固定读书时间,学生写完当天的家庭作业、家长也做完家务之后的时间段是比较好的。与孩子一起阅读,能增加亲情,更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选择一个合适的读书姿势也很重要,在舒适的床上或者沙发上,让孩子依偎着家长,共同享受读书的快乐。家长在为孩子读书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平和的语调,要富有表情地朗读,让孩子更容易听明白。

  小学阶段的亲子阅读如何规划
  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长安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阿莉在接受采访时说:小学六年跨度大,分学段指导亲子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二年级以绘本亲子阅读为主,通过教师指导、家长陪伴,以家长和孩子互相讲述阅读内容为主要方法,既能达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达到练习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三、四年级以篇章亲子阅读为主,格林童话、寓言故事是三、四年级的主要读书内容,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表演情景剧等的形式达到阅读效果。五、六年级以名著亲子阅读为主,通过同读一本书、共写一篇读后感,感受孩子和家长阅读效果。同时班级内可以定期开展“说书会”,展示学生的读书效果。
  在亲子阅读中,我们可以有效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能巧妙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亲子阅读中能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人生,通过今日的亲子陪伴,让书籍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良师益友。
  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不仅是靠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家校共育,针对性推介阅读书目
  西安市宏景小学重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从一年级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阅读兴趣,家校共育,建立读书共同体,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共伴,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感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认知能力,做快乐的读书人。
  为了指导亲子阅读方法,提高亲子阅读效果,学校利用家校平台,将一些读书方法有针对性地推介给家长,供他们参考。
  如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小鲤鱼跳龙门》,书中共有五个小故事,根据每个故事的特点,给予家长阅读方法如下:故事《小鲤鱼跳龙门》引导孩子梳理提炼小鲤鱼一路上遇到的困难,训练孩子提取信息的能力。《蝴蝶有一面小镜子》猜想故事关系图,自编童话故事,培养预测能力。《小猫钓鱼》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体悟故事讲述的人生道理。《骄傲的大公鸡》与孩子谈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大公鸡的理由,培养孩子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狐狸打猎人的故事》借助插图,复述故事,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推介阅读方法,家长认可又喜欢,普遍认为阅读过程变得多样且趣味化,阅读的目的更加明确,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时老师也认为,有了对家长阅读方法针对性的指导,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思辨能力、读写水平等明显提高,家校携手,相得益彰,将家校阅读共育的优势最大化。
  西安市宏景小学定期召开亲子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博采众长,有效提高亲子阅读陪伴的质量。有的家长通过有趣问答,让孩子收获知识;有的家长在阅读中训练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有的家长和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有的家长挖掘书中的历史人物,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还有的家长引导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为读而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让阅读本身散发张力。亲子共读精彩纷呈的展示,让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启智增慧,大手牵小手徜徉书海,一起绘制全民阅读的美好愿景。

  绘本阅读,让阅读之美浸润童年
  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副园长张璐璐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差异明显,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也有所不同,幼儿园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同时兼顾绘本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另外,要重视绘本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达,松居直就认为,“‘画得可爱’‘颜色鲜艳美丽’不是图画书的必备要素,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有效的亲子共读需要家长先读懂绘本,理解绘本所反映的主题、语言特点、绘画形式等,正确解读绘本所传递的信息,发现绘本包含的教育元素。在共读中,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富有层次、开放有效的问题,启发孩子自主阅读、理解内容、主动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绘本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把它撒在心中的土壤,就会慢慢生根发芽,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儿。”好的绘本能够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使孩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无限的想象和美的感受。可以说,绘本阅读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有质量的亲子共读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张璐璐表示,在幼儿园和家庭之外,他们也希望幼儿有书可读、有地方读书,有源源不断的读书意愿和动力。因此,可以整合社区、图书馆、书店等社会资源,在家园之外为孩子创造机会接触更多的阅读资源,参与更多与读书相关的活动。比如:参观图书馆,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去书店买书,体会选书、购书、读书、藏书的乐趣;共享家庭图书资源,引导孩子与小伙伴进行图书交换、分享阅读体会。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儿童的多元阅读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

  家校社协同 推进小学低段亲子阅读新模式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写在西安市碑林区大学南路小学与新华书店联合建设的合木书馆墙面醒目位置上的一句话,它时刻温暖着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然而这句简短的寄语,却是从学校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挖掘凝练而成的心里话。
  近年来,小学低段(1—3年级)亲子阅读受到家庭的广泛认可,但是,长期从事亲子阅读研究与实践的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大学南路小学副校长王妮敏锐地发现,亲子阅读受制于家庭的影响,开放性不足,封闭性较强,阅读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已经是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低年龄段的学生学会阅读,带动家庭参与,将亲子阅读进行下去,真正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王妮一直在思考,也在探索。从2011年起,学校便开始了“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低段亲子阅读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多个家庭亲子阅读共同体”是该模式的主要抓手。大学南路小学积极打造小学低段多个家庭亲子共读的“小机制”,有效激活亲子阅读;引导家长“大群体”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带动全民阅读,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小机制 提升亲子阅读参与度
  “小机制”主要包括:多家庭参与分享、同主题聚焦思考、重引领提高品质三个方面。
  在多个家庭参与分享中,由班主任发出倡议,鼓励家长和孩子踊跃报名,每次10-12组家庭组成一个阅读共同体。每组家庭经历报名选书、亲子共读、分享感悟、互动提问等环节,最后在学校合木书馆集中展示。展示时,亲子同台,有的联系自己生活分享感受;有的分析作者心路,与书中主人公同呼吸共成长;有的分享图书背后故事;有的还会继续创编补白……每个家庭都用一本书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听完不同家庭的分享,就像走进了多个不同的世界,每个世界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验。全程陪伴、相互感动,家长参与的热情不断升温。
  在同主题聚焦思考中,遵循有主题地读书,可以让孩子在读与听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产生共鸣,收获更多的价值判断。在“祖国节日、红色家书、我和动物交朋友”等主题阅读中,弘扬自信、温暖人心;在“同一主题的不同书籍、同一故事的不同感受”的多元理解中,让孩子内心更加丰盈;在“为什么他会这样想、为什么我没有想到”的思辨中,促使孩子在今后读书时更加用心。
  在重引领提高品质中,由老师指出方向、指导方法:读前,老师指导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书籍,提出要求;分享中,老师全方位地观察分享者和倾听者,给出专业的评价,鼓舞阅读的热情、启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阅读的习惯、优化阅读的方法,让家长和孩子们在健康阅读、学会阅读中体验共同成长,让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传统美德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分享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生根。
  大群体 营造亲子阅读好氛围
  2019年,大学南路小学校长李茵将学校临街房子改成书馆,安装了敞亮的玻璃墙,让临窗阅读成为最美风景线。亲子在这里交流、在这里阅读、在这里研究、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校的积极倡导,家庭的深度参与,社会(书馆)的大力支持,让“小机制”保障下的亲子阅读有了更大的舞台。2021年4月,在“依托合木书馆,共建精神家园”签约仪式上,李校长说,“学校的合木书馆节假日不打烊!”她希望合木书馆能促进红色文化在校园生根、在街巷传播;希望学生实践活动在书馆课程中更加丰富,也希望因为书馆的开放,群众文化生活能多一个好去处。碑林区教育局副局长邓铿表示:“学校书馆对外开放在陕西乃至全国当属首例!大学南路小学书馆独特的定位足以展现这所百年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胸怀。”
  大学南路小学合木书馆因学校“独木成才,合木成林”的大树文化而得名,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能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一馆多用,它既是校内图书馆,又是孩子们和周边群众节假日的文化活动基地。每每在书馆里举办读书会时,温馨的画面、温暖的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掌声、欢笑声萦绕在书馆里。
  用幸福的童年成就孩子的诗意人生
  大学南路小学“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低段亲子阅读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已取得成效,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该模式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长期致力于阅读推广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牛文明教授多次带领热爱阅读的师范生代表参加亲子阅读分享全程。他说:“大学南路小学秉持‘合木书馆节假日不打烊’的理念,为亲子阅读提供了场所和氛围,希望学校和各位家长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用幸福的童年成就孩子的诗意人生。”
  大学南路小学二年级张艺涵家长感慨地说:“多个家庭亲子读书会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孩子思维成长的机会。孩子读书有随意性,但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和建议非常重要,我参照这个建议来指导孩子读书,确实受益颇深。”
  “读书让我感受到了小朋友对书籍、对父母、对生活的赤诚与热爱。”大学南路小学教师罗瑞娟说,“小朋友们的精彩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何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