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4日
春华秋实 奋楫笃行
——陕西省作家协会十年成就巡礼
    近年来,陕西省广大文学工作者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的总体要求,努力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陕西建设文化强省凝聚起磅礴力量。
  十年只争朝夕,十年不负韶华,陕西省作协十年磨一剑,光华谱新篇,有力凝聚广大文学工作者,促进陕西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陕西省作协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通过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思想引领,为“文学陕军”铸魂塑型。陕西省作家协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挖掘延安革命文化资源,组织理论学习、主题培训班等交流宣讲活动三百余场,举办“‘学百年党史、读红色经典’专题读书活动暨‘我心向党’青年学党史读书恳谈会”“纪念杜鹏程、王汶石、魏钢焰百年诞辰座谈会”等活动。通过多重载体,把历史和当下相结合、把党的创新理论和老作家老党员的实践相结合、把文学知识和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广大会员从现实中把握时代脉搏,从内心深处体悟“国之大者”,自觉将创作熔铸于时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和延安精神再教育开展得生动务实。
  文艺精品作为新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是宝贵的中华文化名片、是重要的民族精神视窗。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陕西省作协立足于完善体制机制,助力精品创作。在政策层面,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主题创作项目扶持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新时代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推动重大主题创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陕西文学精品翻译工程和陕西重点作品翻译扶持项目申报办法》等相关文件予以引导。
  在基层挂牌成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基地,围绕“建国七十年”“脱贫攻坚”“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征集重点创作项目,先后选派35名作家到基层挂职、定点深入生活,做好跟踪服务。在这一有力条件与现实背景下,全省作家砥砺奋进、奋楫笃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长篇小说《主角》获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整理石头》《先前的风气》《出警》《张富清传》《月光不是光》分别获第六、七、八届鲁迅文学奖。《耗子大爷起晚了》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太阳深处的火焰》《山本》《暂坐》分别获第二、三、五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领衔作品”,《长安》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特别推荐作品。
  “‘百优计划’实施以来,硕果累累,第一期达到了目的,完成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只是有些文学成果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去体现。”此前,2021年第一期“百优计划”届满,省作协召开“激越青春 永跟党走——第一期‘百优计划’总结座谈会”,系统梳理“百优计划”实施5年来的执行情况和成效,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在评价第一期百优作家时如是指出。入选“百优作家”的我省中青年作家切实为“文学陕军”夯实了人才基础,他们先后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类奖项和荣誉,在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在很多大的文学奖项中有所斩获,充分展现了“文学陕军”的实力。这些成绩背后与陕西省作协的努力扶持密切相关,通过实施“百优计划”,夯实人才基础,为“文学陕军”补充新生力量。陕西省作协启动“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遴选有一定实力潜力、有较好创作规划的青年作家进行重点扶持,不仅为入选作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还为每人聘请导师,定期召开作品交流会。多次组织开展百优青年小说家、新入会会员、基层舆情信息员、基层文学编辑等不同群体的专题培训班。通过开办专栏,举办青年作家主题读书会、读者见面会等,加大对作家的宣传力度。启动作家职称评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百优作家”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作品3130余篇(首),出版作品130余部,获省市级以上各类奖项、荣誉160余次。
  陕西,是一片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文化热土,陕西文学拥有辉煌骄人的文学史,先后涌现出诸如胡采,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魏钢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一大批享誉文坛的作家。他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实践中,为陕西这座文学重镇打响了名头。陕西作家们致力于从“高原”迈向“高峰”,以实现陕西文艺整体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迈进。“文学陕军”这一品牌,也在不断的文学实践中,愈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耀人光芒。
  在这一过程中,“营造良好生态,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成为陕西省作协有的放矢的重要目标。省作协加强《延河》《小说评论》刊物建设,启动“《小说评论》年度高峰论坛”,以刊物为主体举办“地域文学与世界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新时代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高峰论坛”“陕西新时代青年创作研讨会”等活动。《小说评论》刊发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与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中国作家‘陕西文学周’”“初心与手迹——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红色经典手稿巡展暨陕西作家书画作品展”等活动,积极参与“中国一日”“迎着新生的太阳——红的文学全媒体云观展”等活动,通过水准高、影响大的文学活动传播新一代“文学陕军”声音。弘扬“笔耕组”传统,召开“文学评论工作座谈会”,建立陕西文学评论专家库,切实发挥好文学评论和创作“双轮驱动”作用,营造良好文学生态。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陕西省作协不断持续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印发《陕西省作协深化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优化内部管理,持续开展增强“四力”主题实践活动。延伸服务手臂,大力推进陕西文学馆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了“雨润三秦 书香为伴”“小文学陕军进作协”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共文学服务品牌。微信公众号“文学陕军”连续两年获评“读者喜爱的阅读类新媒体号”。此外,大力度、多方式推进基层作协组织建设,延安、铜川、咸阳、商洛等市和部分县区先后落实了作协组织的机构编制,切实有效夯实文学工作的基础。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奋楫笃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陕西省作协领导全省作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新的征程上,他们也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讲好陕西故事,书写新的辉煌。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