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4日
锅盔馍
○ 马江涛
  听过秦腔丑角戏《教学》的人都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唱词:状元解元不如半碗子稀饭,文魁武魁不如半个子锅盔。虽然是戏词,采用谐音的唱法,却一句话道破民以食为天的硬道理,而锅盔,更是让人百吃不厌。
  论起陕西的农家锅盔馍,陕西八大怪就描述得很形象:起面锅盔像锅盖。这仅仅是比喻锅盔馍的大小形状,其实让人流涎水的是锅盔馍皮皮脆,边边酥,瓤瓤软,咬上一口锅盔加上你嘴里唾液的搅拌,原生态的麦香味让你过齿难忘,尤其是蘸着辣子醋水水或者是掰成蛋蛋泡在包谷糁碗里,再就上一口浆水菜,比大鱼大肉要唠口得多。
  烙锅盔馍不仅仅是当家女人们的拿手好戏,有些大老爷们表现得更加出色,甚至一些碎娃也能模仿大人有模有样地烙出三扁四不圆、或碱大或碱欠的锅盔馍。不管白面还是黑面,经过和面发面、施碱揉面,真真正正能做到面光、盆光、手光,动作娴熟、干净利落。麦秸火把小锅子烧热,油布子锅内擦油,揪好面剂擀杖抡圆,瞬间大小合适、薄厚均匀、过心两拃的圆陀螺馍饼也擀好了。双手托起馍饼扑通一下放进热锅,麦秸悠悠火有一下没一下地继续加热,三翻六挪之后,正儿八经的锅盔馍出锅上案。满屋子的烟火味已经被熟透了的锅盔味代替,这股味道挑战着你的味蕾,嘴里头的涎水不由自主地多了起来,境由心生的饥饿感让你迫不及待地掰上一蛋子塞进嘴里咀嚼着品尝着,安抚着你那一颗砰砰跳动的凡人心!
  在关中,家家户户馍笼里的锅盔一年四季就没断过。不论啥时候脚跷进门,这水要烧,菜要炒,饭要做,只有锅盔馍最省手,先在馍笼里摸一牙子锅盔打个尖,再开始捋秩做饭。
  锅盔馍是你人生的第一份干粮。你刚出月到舅家离窝窝回的时候,妗子们会一人烙一个中间带圆眼的白面锅盔曲莲,舅婆舅爷会用红毛线穿过圆眼把见面钱拴在最显眼的地方,挂在你的脖项,祝福着你这一辈子有粮有钱,鸿运当头,吃喝不愁。每年忙罢,丈母娘都要烙些环呀、鱼呀等形状的锅盔曲莲,选择好日子送到女儿家,祝福着小两口的日子团团圆圆、年年有余!锅盔馍也成了你上学走的时候要背的一个礼拜的干粮;是大人进山砍柴或者出远门的伙食,也是要饭吃的到了门前打发给他们最好的吃货。这都是因为锅盔馍好保存,不易发霉,晒干也能吃。
  锅盔馍不单是纯麦面制品。春夏季节,在田间地头可以掐来一把花椒叶,或者拔一把小蒜、马牙菜,洗净切碎,在揉面的时候加点盐跟面揉在一起,烙成锅盔。椒叶的微麻爨香、小蒜鲜而不辣、马牙菜口味独特,都符合地地道道的农家风味标准,健康、原生态。秋冬季节,几根大葱,适量菜籽油、调和面、辣面、食用盐,一阵忙乱之后,层次分明、焦黄酥软的葱花油旋子锅盔让你眼前一亮,集色香于一体,营养更加全面,味道更上一层楼。
  锅盔馍不薄不厚,切成牙牙子拿起来顺手,吃起来皮皮嘎嘣脆、瓤瓤筋而软。有牙的一口咬一蛋子狼吞虎咽,没牙的掰成碎蛋蛋子泡到饭碗里、开水碗里再慢慢咕溶。甜哉儿馍可以单独吃,夹上肉便是农家汉堡,口味更佳;爱吃辣的人夹上线线辣子炒鸡蛋更过瘾,吃得人嘴蛮吸哈,鼻线邋遢地出一额颅的水,越吃还越想吃;也可以夹上秘制酱辣子、老干妈等,各是各的味。悠闲的时候,拍两瓣蒜,绿辣子切碎,和上半碗碗子辣子醋水水蘸锅盔咥,酸辣劲爽;着急了拿一根生葱,一口馍一口葱,也让你吃得是十分霸气,既泼辣又沉稳,从容自如。一个喷嚏,葱的辣香从鼻子窟窿蹿了出来,嚼碎了的馍花花从嘴里喷出,来了个天女散花。葱提神,馍耐饥,吃相惹人馋。
  总有一种食品,让你魂不守舍;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梦回故乡。农家灶火里麦秸火烙出的锅盔馍不是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它是传统工艺零添加,拿着顺手嚼着有味吃着健康,就是不夹肉、不就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打一个饱隔,一口凉开水呼噜一下也能让锅盔馍顺肠而下,耐饥、爽口、舒坦、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