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我报名!”2021年12月20日,在接到群里支援延安核酸采样工作通知的时候,延安市洛川县医院外二科护士张瑛瑛没有丝毫的犹豫,她义无反顾地报名走上抗“疫”最前线,跟随其他科室抽调的共16名护理人员一起支援延安核酸采样工作。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照顾孩子。再说,男孩要经得起锻炼才能成才。保家卫国有我们这些男子汉,守护平安有你们这些白衣天使,注意安全……”这是张瑛瑛在支援延安临行前,爱人张荣亮对她的叮嘱。一声叮咛,也是一丝牵挂,身为军人的张荣亮更多的是对妻子的支持。
因为丈夫的工作原因,他们夫妻二人常年聚少离多,只有丈夫每年一次休假探亲的机会,夫妻二人才能短暂相聚。对于军嫂来说,这短暂的相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夫妻二人一年期盼一次本该团圆的日子,就这样奉献给了抗击疫情。
在支援延安的工作中,张瑛瑛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一切听从指挥和安排,有时是早上,有时是下午,有时是晚上,每天和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赴社区、乡镇上门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回到酒店。她每天两点一线,工作紧张而有序,用医者的使命在抗击疫情之路上逆行。
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在家的张荣亮也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小区的防护屏障添砖加瓦。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由于父母都不在家,放学回家自己动手做起了饭。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妻子、母亲。
疫情下的坚守,尽管工作很忙、很累,距离远,夫妻二人会利用休息时间通过手机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每当和丈夫、儿子视频通话后,张瑛瑛都会充满力量。对于她来说,一声问候,是她在抗“疫”前线前进的动力,一次视频,是她温暖的慰藉……
再次回顾当时的情形,张瑛瑛感慨地说:“我也犹豫过,我也害怕过,可是他支持我去,他说家里有他,所以我才能下定决心。”
她告诉记者:“在去延安的路上也害怕有危险,也担心娃在家里他爸爸照顾不好,也情绪低落痛苦流泪过,可是真正去了之后每天憋着尿受着冻完成任务,回来脱下防护服看着同事们脸上的勒痕,也心里难过。然而当每天看到报道没有继续新增人数的时候,大家都笑得像个傻子,那种开心是发自肺腑的。二十天过去了,疫情也被控制了,意味着我们也能回去了,每个人都很开心,竟然没人说自己辛苦。我想这或许是我这人生中一次最特别的经历,在若干年以后,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讲起来,我也会有满满的自豪感,因为在这几年的疫情中,我也曾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在这个特殊又平凡的家庭中,妻子“奋战”在抗“疫”一线,丈夫履行军人的使命担当。护士和军人不仅仅是两种职业,更是使命与担当。他们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做出了义无反顾的取舍,他们选择舍弃小家,保卫大家,用坚守和奉献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和军人的初心使命。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