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7日
愿天下无毒!
○ 蒲晓军


  我的方位是长安分局引镇派出所办案区,和我一起作战的还有我们杨庄派出所的各路“能人异士”——“民间艺术家”老袁、善于“较真”的老杨、判若法国人的“戴卫”和退伍硬汉小高。眼下,我们正和一名混迹毒圈、号称“一姐”的老烟枪宋某某“唱”智斗。
  7月的天气除了巨热,仿佛再没有更合适的词语能形容,在过去的5个小时,我已喝掉了4瓶1升装的冰红茶,但我最爱的警察蓝还是被暑气逼得湿透了干,接着又湿透再干,如此陷入循环。
  “晓军,赶紧带人朝西大街走,有情况!”这是今天上午8时左右,我接到领导的第一条指令。我当即扔下手上的早餐,火速组织人马,带着毒品尿检板、一次性纸杯、执法记录仪、手铐,朝着距离我们约50公里的西大街奔去,一路上心里一边记挂着领导常嘱咐的“安全驾驶”,一边提醒自己宁可早到去守也不能放过一个“瘾君子”。
  根据分工,大家还是目不转睛地瞅着各自监控的方向。转眼又过了半个小时,看着繁华的西大街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加上烈日也热情高涨,大家更显着急。我要求战友“等我口令,一起行动”,因为我心里清楚,在这样的环境下,绝不能让嫌疑人有任何自伤自残的机会。
  10时12分,我们从四个方向快速围堵上去,给她来了个措手不及,传唤到车里,简单地问了个人情况,在网上查询比对到了她的吸毒史,接着再问她近期吸毒的情况。本想着现场落实她的吸毒事实,再做个尿检,然后让所里的兄弟给帮忙准备下材料,速战速决。但她不仅不老实交代,而且还极力吼叫,表情极为狰狞。我向领导电话汇报了现场的基本情况,领导说:“先安全把人带回来。”这是我接到的第二条指令。
  人逮住了,回程的车开得也稳了,可是脑子转得飞快,反复寻思着从何处突破,不知不觉到了正午时分,我们平稳把人带了回来。匆匆塞了大半碗米饭拌菜,我若有所思地来到办公室,开始了常规的“亲情感化”,力争先拿下笔录,可费了半天的口舌,这“老烟枪”油盐不进,一直板着一副“扑克脸”……
  遗憾的是,即使她不停喝水和我们唇枪舌剑之后,还是没有任何的效果,眼看着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我赶紧向所领导作了详细汇报。“传统手段不行,我们就借助科技手段,马上联系禁毒大队和法制科,一定有办法。”这是我接到的第三条指令。
  在分局法制科、禁毒大队共同指导下,我明确了一条新思路——毒鉴,对嫌疑人的毛发进行吗啡和单乙酰吗啡定性检测!经多方联系,终于跟空军军医大学的吴教授电话对接好了,我又带着战友和嫌疑人驱车赶往学校和吴教授一班人顺利接洽。在军大法医司法鉴定所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对“老烟枪”进行了毛发取材,完成了鉴定前的准备工作,此时已是下午5时。
  为了确保更安全地留置嫌疑人,考虑我们派出所没有办案区,今天肯定要熬通宵的,我再次电话请示所领导。“去引镇所办案区,我都协调好了。”这是我接到的第四道指令。迎着西晒的烈日,我拉着同事和嫌疑人,马不停蹄来到分局引镇派出所,并将嫌疑人安置在办案区里,所领导也早早地在引镇派出所等候,还提前给我们买来了晚餐和饮品。此刻,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分居表盘上下,就这样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在过去9个小时的体力加脑力劳动后,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充斥我的全身,面对饮食,我和战友们不禁咽了咽口水,大家相视一笑,狼吞虎咽开来,因为我们知道,硬仗还在后面。饱饭过后,我带着老袁给嫌疑人也送去了食物和水,她简单食用了一些,继续保持沉默。
  伴随着窗外的蝉鸣声,时间推移到晚上10时许。我们和嫌疑人的“智斗”暂告一段落。预计明天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我现场进行人员分组,开始整夜无缝看守。夜渐渐深了,经过天气的“烤”验和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此时的身上黏糊糊的,倍感不适,但一想到明天拿到毒鉴结果,将嫌疑人绳之以法等情景,顿时觉得当下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俗语讲“夏天夜短天长”。我曾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夏夜,但迄今为止,这次的印象最深刻,因为我期盼赶快天亮。明月照我心,朝阳落又起。在奋战了24小时后,没有丝毫的疲惫感,我再次出发,按照约定时间我准时抵达军大法医鉴定所,拿到了预期的鉴定报告——在嫌疑人的毛发中检出吗啡成分和单乙酰吗啡成分!而且,从军大法医鉴定所精密仪器上的科学数值表明,她于近期吸食毒品海洛因的事实存在!在所有参战人员连续30多个小时的辛苦努力下,我们开创性地办理了分局第一起零口供强制隔离戒毒案件。
  在饱经黑夜的孤独后,才会感知白昼的珍贵;在经历实战的艰辛后,才会懂得锤炼的意义;在穿越人性的暗道后,才会明白正义的力量!愿天下无毒!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郭杜派出所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