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3日
再 回 桑 浪 河
○ 文图/贺世国


  故乡桑浪河因何得名,无从考究,但就凭这名字,似乎很耐人寻味:桑树、河流、瀑浪,颇有一番诗情画意。外地朋友说你们村好像俄罗斯管辖,卷点舌和那里的名字有一拼。
  桑浪河是榆林市最东南边的一个边界村庄,曾经有近千人口,自然条件不算太差。村子中间比较开阔,自然成了村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条小溪顺沟流出,把村子分成两半,一边叫阳塌,一面叫环渠、阳坪、新舍古,两边的人口差不多。村里四道沟,有几百亩坝地,成了粮食的主产区。沟底下有一泓碗口粗的自然泉水,泉水甘甜可口,夏天凉爽,冬天手触有温。二十多年前夏季的一天,天空突然黑云滚滚,雷鸣电闪,泉眼口处像爆破一般,被雷击破,乱石横飞,好在水质和出水量没有改变。老年人说:这里养成精了,被雷击破。时至今日,这泓泉水依然不负众望,改造成了自来水,供给着全村的人畜饮水。
  那时候,村里的交通极差,村子距延安市延川县眼岔寺乡政府顺沟往前,也就二三里地,但竟然是咫尺天涯。没有路,只有单人行走的崎岖小道,一尺来宽的沿路上,有土沟,有石峁,有杂草,有荆棘,踩着临时搭铺的石头要折返过几次小河,一不小心就掉在水里。记得那年来了一名河南籍人士,向村里推广红薯栽培技术,因路不畅,他扛着自行车往村里走,“自行车骑人”的调侃由此在周围传开。我每次从外地探亲回到县城就困住了,几经折腾,有时候搭乘熟人的手扶拖拉机到乡上,有时候搭乘自行车到镇子,再扛着东西步行往回走。还有时候就只得从城里徒步回家,四十多里的路程,人没到家,脚板下就是一个个大血泡。
  村民们劳动出行,从春天送粪开始,到秋冬颗粒秸秆归仓,都是乡亲们一挑一背完成的。邻居二爷家当老师的亲戚来帮忙收割麦子,他背上两捆小麦只见下面露出不到二尺的小腿,艰难地行走在上下坡上。走上几十米就要靠在土塄上歇脚,看着很是熬煎。我们小时候山里都是光秃秃的,砍柴要跑十来里山路,砍够后捆成重量相等的两捆,用扁担一边挑一捆,忍着饥渴就靠稚嫩的肩膀往回担,一路越挑越重,到家要歇好多歇。那时候柴是全家烧火的唯一能源。
  要说村里的变化,还是要从改革开放说起。包产到户后人人有了劲头,生活日渐滋润起来。再后来,有眼光的村民不再“安分守己”,走出山沟到外面闯荡,有开车的,有当砖瓦匠的,有做营销的,有在旅游景点开门市的,也有在行政、企事业单位上班的。下一代的年轻人更显活跃,在西安、咸阳、延安等城市买车买房者比比皆是,在外工作,创业的人不下一半。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惠志成高考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后,好像给乡亲们引了个头,村里大中专毕业生越来越多。
  桑浪河曾是省级贫困村。党的扶贫攻坚政策,宛如一声惊雷惊醒了家乡被贫穷包裹的土地,也激活了在家的乡亲们脱贫奔小康的决心。上级领导来现场指导,帮扶干部、村干部团结一心,共谋发展,村民们科学种植、合理经营,收获满满。从新闻上看到,桑浪河村新修了乡村公路和山间通村作业路,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新鲜蔬菜上了市场;还创办了粉条加工厂。一个很大的文化广场,让人看到了村里新的文化气息,唱歌跳舞闹秧歌有了崭新舞台。村民们骑上摩托车出工劳作,山里的农作物大多用机动三轮车运回,地头边沿的也用毛驴架子车收拾,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特别是发展的八百亩渗水地膜谷子基地,成为标准化农田基地。前年,村里整体脱了贫,真为故乡的变化而高兴。
  上次回桑浪河是去年,村里正在山上修建8米宽的宽条梯田。寂静的山村,被隆隆机械声所打破,呼啸的铁牛满山头作业,一个个山谷瞬间成了小平原。山头上晒得黑黝黝的驻村第一书记及包村干部与村干部们正在把关,谋划基地的未来。黑灰色水泥路如长龙一般向远方延伸,回家乡亲的小汽车在公路上理智撒欢。近日,再回桑浪河,又让人耳目一新。几个山头被机械推得平平展展,足足有八百亩,每条梯田都可以做以前最紧缺的打粮场,车子可以自由自在地会车掉头。
  我把车开到山顶观景台极目远眺,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微风轻柔舒适地掠过耳畔,甜甜的空气酷似大自然馈赠的氧吧,让人馋个不够。山谷里清脆动听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把人引入恬静的世外桃源。在南山上,移动、联通两个信号塔矗立山头,直刺天空,手机信号满格,微信抖音任意玩,通讯不比城里差。绿色环抱的村庄不再是那样乏味无力。一位邻居在树荫下笑呵呵地喝着啤酒品着凉茶。远方机器播种的渗水地膜谷子,间距相等,连成一片,谷苗生机勃勃,正在茁壮成长。
  在基地炽热的阳光下,恰遇来村视察工作的乡党委书记郝耀武。他说:桑浪河村是我乡渗水地膜谷子基地,比传统的土地保墒产量高。谷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桑浪河也是全乡的一个亮点,上级领导多次来这里,视察指导工作。
  回望桑浪河,一幕幕剪影似过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飘动。层层涟漪,激荡起伏。祖祖辈辈的桑浪河人做梦也没想到能有这般美景。风光无限,岁月静好。珍惜当下,开创未来。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