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厂坐落在秦岭南麓、汉江之滨的美丽小县城——洋县,3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汉江的滋润和秦岭的庇护,骨子里自然对这偏安一隅的小县城,多了几分厚爱和认知。
说起洋县,知道的人一定不多。但是,一提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首———造纸术,无不叹为观止;一提起世界濒临灭绝的鸟种——朱鹮,恐怕无人不晓。对,那都是我们中核陕铀驻地洋县绝无仅有的独特“出产”。
纸张是人人都要用的。但你万万想不到,造纸术的发明地就在洋县。至少,是龙亭侯蔡伦在洋县革新发展了造纸技术、首创发明了民间造纸工艺、传播和普及了纸张的应用,从而使造纸工艺由宫廷转向民间,由稀缺转为广泛,由复杂转为简易;使纸张的应用范围由宫廷逐步转移到民间。这绝不是偶然遇见或一蹴而就。洋县因其多山而广产麻、竹、木、草(龙须草),因汉江穿越而水资源丰富。原材料的充足,为蔡伦造纸的成功在物质上准备了条件。
有实物为证。出洋县城东十里有龙亭侯蔡伦祠。祠内有蔡侯造纸作坊。距祠不远的山上,麻、竹、木、草漫山遍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祠南百步之遥就是汉江,清冽的江水曾经漂洗了数不清的造纸原料,方造就了数不清的纸张供人使用。观其工艺寓科学于原始之内,融精巧于灵便之中。出纸薄如蝉翼,轻若鸿毛,平展如砥,使游人暗叹其做工之精细、质量之上乘。现在,当你铺开雪白的纸张,写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时,方不枉蔡侯当年的一番苦心。
良禽择木而栖。当世界上的一种鸟类仅剩下最后七只时,它们选择了洋县——这块不曾污染、山肥水美、环境洁净的净土。这种鸟就是朱鹮——体大、喙长、腿细,头顶一点丹红,飞翔时舒缓悠闲。你看它,在高空盘旋、再盘旋。翕忽,一个俯冲,长喙直刺水面;弥许,腾空而起,嘴里却叼着鱼儿、泥鳅、黄鳝……如今,朱鹮家族已发展壮大至七千余只。温润的气候、茂密的山林、足够的水源、幽静的环境,加之一尘不染的空气和此地居民爱鸟护鸟的传统,使这些稀有的鸟种自然地生长。在朱鹮保护区,你大可一饱眼福:空中飞翔的、枝头小栖的、河边嬉戏的朱鹮们,是那么可爱,它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呢。不过,由于备受人类的保护,它们对人早已司空见惯。只要你有兴趣,你甚至都可以和它一起留张影呢!我们厂的职工、家属,就多次偶遇并救治受伤朱鹮、送归朱鹮幼鸟。
物以稀为贵。中国的造纸术首开世界文明的先河,中国的朱鹮又为世界留下了濒危的物种。而且,蔡侯造纸、朱鹮栖息都在秦岭南麓、汉江之滨的洋县,这绝不是偶然。汉江河水的源远流长、秦巴山麓的富饶净洁,都历经千年的积淀,为文明的发展和赓续培植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创造了优良的条件。你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当年蔡伦来洋县造纸的喜悦;你也可以想象得出朱鹮们在洋县自由翱翔的惬意。
洋县——这个挽留文明的地方。